声名远播“哑巴窝”
?●民俗村外观
黄龙县是典型的移民县,居住着来自全国24个省区的群众。老董祖籍河南,乡音未改,还操着河南口音。老董名叫董恒业,石堡镇泄湖村人,他不仅口才好,还能干事创业。近年来,在黄龙县名气日盛的“黄龙县哑巴窝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老董一手创建的。
“哑巴窝”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11月,位于石堡镇泄湖村王家店村组。“哑巴窝”吸收了泄湖村和八家梁村很多村民加入,现有成员54人。“哑巴窝”的名字听起来“土得掉渣”,合作社的产品更是“土得掉渣”。“哑巴窝”里都生产些啥?华北柴鸡、土鸡蛋、蜂蜜、核桃油、麻子油、沙棘汁、杏仁……这些产品,的的确确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接地气、带露水,不掺半点假。
老董秉承着确保食品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来经营“哑巴窝”,得到了远近消费者的认可。“土鸡多为散养,散养土鸡相比肉鸡,它漫山遍野地跑,运动量大,抵抗力强,得病几率小,加上常与土壤接触,营养更加完善,喂养的饲料中没有添加剂,体内也无疫苗药物残留,是属于真正生态自然的养鸡方法。”老董说。
老董摸索出了多种先进的散养模式,如把散养的鸡群赶到玉米地放养,既利用了空间,鸡粪又可以作为粪肥;或者将鸡粪收集起来,堆肥繁殖蚯蚓,得到的蚯蚓再用来喂鸡,不仅提高鸡的品质,还降低了成本。这样的立体式生态散养模式,其生态效益可想而知。
随着“哑巴窝”声名远播,合作社不仅在黄龙开设了一个直营店,还在湖北武汉农贸市场设立了一个摊位,把产品打出了陕西市场。
规模扩大,管理也就更加规范精细。“哑巴窝”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技术部、服务部、销售部,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员大会及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等。2019年,“哑巴窝”被评为市级示范社。
“‘养鸡致富’这一词确实不假,事实证明,养鸡户赚到了钱,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而我们出售的土鸡,营养丰富、品质上乘,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消费。我想整合更多的散养户加入‘哑巴窝’,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调动了周边农民养殖积极性,从而调整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把市场做大做强,也带动更多的周边农民发家致富。”在直营店,老董谈起了他的“生意经”。
泄湖村不仅有老董这样的能人,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大手笔。泄湖村被省自然资源厅列入全省第一批56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搬迁撤并类的试点村。搬迁小区占地38.5亩,新建院落62院。为避免复制一个旧村,石堡镇党委、政府匠心独运,大胆创新,一个崭新的村落诞生。新泄湖村突出乡韵乡愁,不搞生态破坏。前期平整场地时,将原有大树全部保留,后期绿化花草灌乔搭配,达到小区总面积的50%以上,形成大树成荫、绿地为毯、水景点缀、巷道蜿蜒的乡土田园韵味。
走进泄湖民俗村,可以看到,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造型独特。在整体布局上,村子注重流线设计,不搞整齐划一,房屋根据原有的四级台地依山顺势而建,形成相互辉映的美学效果。在细节上,村子定位移民文化特色,不搞同质化。设计21种户型,含11种民族建筑风格,配套民族特色景观小品、装饰,植入彝族等民族文化活动演绎,使小区可以享受多元文化生活,也可以迅速转化为独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宿。村子的配套设施很超前,供水、供暖、电力、排污等管线设置,既满足当下搬迁群众生活需要,也充分考虑转化为民宿以后游客的需求。甚至考虑到县城北扩后的容量承载与配套衔接,所有管线全部地埋,每户都规划一处停车位,小区南端留有接入县城大管网的排污接口。
新闻推荐
春节过后,在黄龙县崾崄乡鲁家塬村的苹果园中,总能看到一名老汉领着一群小伙子,带着梯子、剪子、锯子不停地忙活着。一打听才...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