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生态底色 绘就美丽新城 黄龙县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绿色崛起纪实
通讯员 侯武斌
在苍茫绵延的陕北黄土高原最南端,有一颗“绿色明珠”,她就是有着“天然氧吧”“陕西一叶肺”美誉的黄龙县。这里四季蓝天、白云掩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高达320天以上,空气综合指数排名稳居陕北首位;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7%,林草覆盖率达到92%;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
黄龙县依托生态优势,深入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
展之路。
天蓝了
当前,正值苹果的收获期,在三岔镇,每越过一个山头,每翻过一条沟壑,到处都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空气到处散发着苹果的清香。
三岔镇作为全县农业大镇,苹果历来是群众给予厚望的产业。但是,每年苹果采收结束后,遍地的反光膜却成了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有的群众为了方便处理,会在田间地头进行焚烧,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了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同时合理处置废弃反光膜,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制定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压缩”的处置机制,通过入户宣传引导、讲解焚烧危害、党员入户帮助收集等措施,让果农理解集中收集的益处。三岔镇先后在各村设立了7个反光膜收集点,购置了5台压缩打包机,配套了7辆转运车辆,集中压缩后统一运送至反光膜制造厂回收后进行科学处置。截至目前,全镇无1例随意焚烧反光膜问题发生。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进度,全县28台燃气锅炉均完成低氮燃烧改造,6家加油站防渗漏双层罐及三次油气回收改造全部完成,严格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划定禁燃区,开展煤场、餐饮业综合治理,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1-9月份优良天数227天。
水清了
李家河从黄龙县三岔镇三岔村穿村而过,水流源源不断,旁边荷塘月色景点得到清澈见底的河水滋养,各色荷花接连盛开,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路过的游客皆驻足观赏拍照。
为了让河道水质更好更清澈,三岔镇党委、政府把“河长制”和水污染防治相结合,组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镇、村、组三级干部联动机制,明确各河段的镇村级河、段长,细化镇村干部工作责任。镇村级河、段长定期开展巡河,现场查看是否存在河道乱占乱建、乱堆乱采等问题,防止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进入河道造成污染,发现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到位,有力确保了流出三岔镇的水质达标。为了彻底解决三岔村及驻镇站、所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2019年投资350余万元建成处理能力60吨的污水处理站1座,配套建立了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制度,安排专人每天对设备运行情况和污水处理情况进行巡查维护,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污水处理站进行全面“体检”,每季度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近年来,黄龙县按照“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控污、清污、截污、减污、治污”五大措施,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河道巡查等工作,先后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管网堵漏工程、城区跨河段管网改造及箱涵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项目,全县完成了7个乡镇13处污水处理站、铺设农村污水管网30公里,县城污水管网覆盖率达85%,污水收集率达95%,污水处理率达92%,全县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土净了
三岔这片土地上,种的是8200名群众的希望,收获的是大家迈上小康路的幸福。近年来,三岔镇下大力气打好“净土保卫战”,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控制污染源、减少农药使用、合理治理修复等措施,着力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三岔镇共有核桃加工厂4个,核桃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渣是造成土地污染的重要源头,今年在核桃成熟前期,为了杜绝污染物进入土地,镇上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进行调研,督促各加工厂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设立废水处理设施和废渣集中处置点,并安排各村支书负责辖区加工厂的规范运行和日常监督,确保环保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到位,镇政府抽调专人不定时进行明察暗访,对违规排放乱堆问题毫不留情面,必须严肃处理。土壤质量好坏关乎群众收成,镇政府坚持通过多渠道宣传使用有机肥对改善土壤质量、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益处,同时与李家河有机肥厂进行对接洽谈,以优惠价向三岔群众销售有机肥,让利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全镇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处于安全水平。
近年来,黄龙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开展“占补平衡”政策,加快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静脉园区建设,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垃圾兑换银行,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8.95%、72%、86.05%。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荣誉,2019年收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民富了
白马滩镇位于黄龙县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国道327线贯穿全境,境内有神道岭、石门峡漂流、印象圪崂等景区、景点,主导产业以核桃、中蜂及乡村旅游服务业为主,2019年人均纯收入9865元。
近年来,白马滩镇坚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崛起·先锋行动”计划为抓手,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把生态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依托生态旅游成功转型,吃旅游饭,发旅游财,享旅游乐。
白马滩镇结合镇情实际,打造了山水碾子湾、美丽尧头、印象圪崂、东周古寨等美丽宜居乡村,实施澽水河生态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靓丽外装。按照集聚提升、城乡融合、特色保护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设施服务互联互通。
白马滩镇合理定位村庄主体风格,以保留古村落风貌为前提,对碾子湾村、尧头村、圪崂村、古寨村等实施美丽乡村改造,群众的门楼、墙面、院落统一建筑风格,在外墙面绘画生态环保、农耕文化等立体壁画,保留原始的生活形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使各村呈现出古朴自然优雅的风貌。依托人文及区位优势,将石头文化、人文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水景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改造中,推进生态宜居。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抓住自然优势、人文历史优势,依托神道岭景区和石门峡漂流,打造集休闲、康养、游乐、采摘、亲子互动等为一体的“印象圪崂”国家3A级景区。
此外,白马滩镇还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民宿四合院、油坊、豆腐坊,举办啤酒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三变”(即当地居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村变景区景点)工程,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围绕游客需要什么,就产什么的思路,白马滩镇发展核桃、樱桃采摘园等农耕体验产业,开发多元化游乐、体验、互动项目。结合“三资清查”,在白马滩村依法将30余亩闲置、废弃撂荒地全部收回归村集体所有,建起占地2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为当地46家餐饮食堂提供了新鲜食材,同时常态化举办休闲垂钓比赛,有效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使无人问津的“死资源”变为生机勃勃的“活资本”,进一步做活乡村旅游,让群众依托旅游成功转型。
三年来,全镇累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乡村旅游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白马滩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样板乡镇。该镇神玉村还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最美乡村、最美农产品示范基地、省级旅游示范村并推荐申报为省级卫生示范村,确定为黄龙山干部学院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点。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黄龙县生态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3亿多元。
蓝天白云下,青翠黄龙城,湛湛龙湖水,一幅幅和谐秀美的黄龙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人被“黄龙蓝”所吸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黄龙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大生态、大环保、大发展的绿色道路的正确性。老百姓感受到了看得见、体验得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黄龙,已成为一个天朗气清、碧水环绕、绿树繁花的宜居家园。
新闻推荐
●交通政策宣讲?●志愿者服务通讯员任燕燕白杨越记者常青大街小巷干净整洁,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街坊邻里和谐互助,文明...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