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走大生态、大环保、大发展绿色道路,让“绿色版图”不断扩张 守护绿水青山 培育金山银山 陕西日报记者 张权伟

延安日报 2021-09-11 10:06 大字

多年来,延安市黄龙县坚定不移走大生态、大环保、大发展绿色道路,通过增绿、护绿让“绿色版图”不断扩张,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72.16万亩,森林覆盖率87%;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的打响让绿水青山成为黄龙的靓丽名片;七彩山鸡、连翘、羊肚菌等悄然兴起的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也成了黄龙农民腰包里的“绿色存折”。同时,黄龙县相继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擦亮了绿色名片。

生态立县,守护好青山绿水

走进黄龙县范家卓子国有生态林场,绿意尽收眼底。

“你看,这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山林资源,都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瑰宝,也是支撑我们坚持守护山林的动力源泉。”守护林场31年的护林员王喜春告诉记者,为了守护好这一片林场,他每天需要在林场内行走20公里左右。几十年里,他不知磨坏了多少双鞋,只知道,路边无比坚硬的石头早已被他踩得没了棱角。

黄龙山是中国八大防护林区、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对于王喜春而言,家乡的森林是几代黄龙人精心培育和守护的成果。每当他走累的时候,就会停下来看看山、看看树,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老一辈守护黄龙青山绿水的“初心”。

“黄龙林草覆盖率高,林区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以褐马鸡为代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黄龙是构建陕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的脊梁,是阻挡北方风沙南侵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守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我们要做的事情。”王喜春说,30多年来,他也曾有机会去相对轻松的岗位,但都婉拒了。在王喜春心里,林海情深,林间的一枝一叶已经融入他的生命。

在“王喜春们”守林的同时,还有更多的一群人正在造林。在黄龙县界头庙镇西石林行政村有一个“造林王”,名叫王长贵。过去10年里,他的植树护绿梦想从未断过,为黄龙积攒了一大笔“绿色财富”。他的心里对种树有一种执着的信念,不止一次地说:“我只要能走得动,就要让这片绿色不断延续下去。”

2012年,王长贵栽植了1000多亩油松,成活率达90%以上。有了成功的经验后,2013年至2015年,他相继栽植了2000余亩各类造林绿化苗木,成活率也都达90%以上。这么多年,他人瘦了,也黑了,但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荒山一点一点变绿。目前,林区水土保持良好,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黄龙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57.6万余人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义务尽责率达94%以上,苗木培育自给率达100%。如今“,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绿化黄龙从我做起”不仅是黄龙群众人人皆知的口号,更是每个黄龙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

通过全民参与的增绿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37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83%,乡镇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黄龙县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征占林地等行为。通过各种有效措施,黄龙县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的保护。目前,植物种类达到10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9种;野生动物种群达225种,其中有褐马鸡、金钱豹、原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9种。

生态产业,开拓出小康之路

“真没想到有一天还能靠种菜发家致富。技术和销路都不愁,我现在跟着种植大户一边干活一边学手艺。今年自己也种上10亩菜,挣上几万元,咋都比种玉米要强。”8月11日,瓦子街镇小寺庄村村民庞世云一边在菜地中劳作,一边和记者说起了“致富经”。

近年来,瓦子街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形成了“高山蔬菜+山地蔬菜+设施蔬菜”的种植模式,高山冷凉蔬菜成了这里的支柱产业,铺就了村民的致富之路。

“由于巧打上市的‘时间差’,销售的‘空间差’,高山冷凉蔬菜前景非常可观。”瓦子街镇党委书记赵军锋说。目前,瓦子街镇已经建成延安市第一、陕西省第二的万亩高山冷凉蔬菜基地,注册了“林间一亩田”商标,建成2个市级“蔬菜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被评为延安市“一乡一业示范乡镇”。

除了高山蔬菜外,黄龙县七彩山鸡、森林猪、香菇、连翘等林下特色产业也悄然兴起,丰富的绿色资源正成为当地老百姓赖以致富的根基。

“黄龙的生态优势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几年全县按照‘苹果产业抓升级、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药材产业抓规模、特色产业促旅游、全县农业强生态’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民将绿色资源变成手里的‘绿色存折’,黄土高坡变成金坡银坡。”黄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在黄龙境内蜿蜒绵亘的山脊上,除却尽收眼底的绿色,还会看到一座座风车迎风矗立,成为黄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黄龙县已建成8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261.6兆瓦,其中5个光伏项目111.6兆瓦、3个风电项目150兆瓦。在建新能源项目有3个,总装机容量200兆瓦,总投资13.6亿元。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项目办主任潘耀民说:“我们紧盯国家政策,抢抓机遇,力争将黄龙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县’。未来5年,我们将在‘十三五’建成新能源项目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2500兆瓦。到‘十四五’末,黄龙将建成3000兆瓦新能源项目。”

黄龙县委书记李富荣说:“我们将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具有黄龙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持续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奋力谱写黄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新闻推荐

陕西黄龙:养牛产业拓“链条”乡村振兴添“动能”

本报延安讯(任燕燕记者张小雄)每天清晨,天蒙蒙亮,陕西省黄龙县石堡镇红石崖社区十亩地村的设施养牛基地就热闹了起来,养殖户备...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