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黄龙的华丽嬗变

西北信息报 2021-03-29 09:04 大字

城市洁净美丽,乡村秀美多姿,蔚蓝天幕下的绿色黄龙美景如画,让人如痴如醉。近年来,黄龙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擦亮生态文明金色招牌。“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大气治理取得成效

蓝天白云,明媚的“黄龙蓝”已经成为这座生态小城最耀眼的底色。“这里的天太蓝了!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来黄龙让人心情舒畅。”西安游客杨先生对黄龙的环境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还要来黄龙定居。

黄龙县地处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典型的的农业县,曾经,餐饮油烟就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以前,临街商户多以餐饮为主,噪音、油烟污染曾经让居住这里的60户居民苦不堪言。“一楼都是饭馆,油烟直接排到室外,味道大,冬天还好,夏天根本没办法开窗。烟囱滴下的油流出来,也不卫生。住户经常投诉。现在好了,县上统一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后,这个事情终于解决了。”说起油烟污染问题,小区物业管理员罗丹感叹不已。

黄龙县城市管理局执法大队队长张伟告诉记者:“前期,我们集思广益、精准施策,并积极引进第三方参与,从设备的购买到安装、清洗、维护实行一条龙服务,有效地解决了近几年群众反映强烈的商住一体楼油烟污染问题,得到了群众和商户的一致认可。设备使用后,油烟净化率能达到70%以上。”

为“擦亮”蓝天,黄龙县严格按照省市“治污降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制定并印发了《黄龙县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各年度空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全面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工作。紧盯PM10、PM2.5等空气主要污染源,扎实推进民用散煤、锅炉燃煤、施工扬尘、拆迁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全县城镇区域已完成暖锅炉“煤改气”达100%。“十三五”,黄龙县空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20年,黄龙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1天,综合指数位居陕北第一。

城乡环境卫生得到综合整治

环境美不美,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福祉,而城市生活垃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活垃圾通过土壤、大气、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走在黄龙县的大家小巷、广场草坪、街角闹市,干净整洁是这个国家卫生县城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而在美丽的背后,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人们就是城市里那最美的一道风景。

每天凌晨四、五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环卫工人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扫街道、擦拭垃圾桶,再用三轮车将垃圾运到就近的大型集装箱倾倒,这样的操作他们每天都要重复好多次。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淋,他们用坚守和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整洁。

城市管理执法局环卫站副站长严军民介绍说,目前,黄龙县在用的垃圾填埋场于2015年4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投入运行,日常收集处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集、称重、消杀、覆土填埋,并按照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公司对无组织废气、废水、地下水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已达标。2020年11月,通过现场验收,黄龙县垃圾填埋场被评定为A级垃圾填埋场,城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填埋处理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土地是农民的“聚宝盆”,也是农业之本。三岔镇作为黄龙县的农业重镇,有着“黄龙粮仓、绿源果库”之称。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农业废弃物也变废为宝,秸秆不再让人“烦恼”,反光膜也有了去处。

“以前,收完玉米,地里的秸秆都是点着烧毁,污染大,对土地也不好。放任不管,又被风吹的四处飞扬,影响环境人工处理处理的话成本又高,每年处理秸秆都是个头疼事。现在科技发达了,几分钟,秸秆就被打包成捆儿,地里一下子就清理干净了,环保又卫生。”2020年12月,三岔镇生物有机肥厂免费为农户处理玉米秸秆,村民郑焕文家就打包处理了自家的十多亩玉米秸秆,这种环保又经济的处理方式让郑焕文大加称赞。

三岔镇生物有机肥厂位于三岔镇三岔村李家河组,是黄龙县委、县政府201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从去年12月份,我们公司,打捆处理后的秸秆用于制作有机肥料。目前,已经回收了400多亩。春耕开始后,我们还计划对农户果园里的树枝、树叶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三岔镇生物有机肥厂厂长孔小东说道。

“十三五”期间,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黄龙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科学治理”思路,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统筹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畜牧养殖污染系统治理,土地健康了,环境也变美了。

黄龙碧水能养蟹

黄龙县素有“黄河绿洲”“陕西一叶肺”之美誉,境内有石堡河、澽水河、仕望河和仙姑河等河流,年均水资源量1.55亿立方米,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为周边宜川、洛川、韩城、澄城、合阳、白水等市县近200万人口提供饮用和灌溉用水,是陕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

为保卫“碧水”,黄龙县将水污染防治作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期间,黄龙县取缔居民排污口125多个,建成投用乡镇污水处理站13处,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深入推进“河长制”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政策,完成澽水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城市防洪排涝二期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室外配套、雨污分流三期项目,全年水质保持在Ш类以上。

尧门河水库位于石堡川河上游支流尧门河华塔村,距下游县城7.5km。水库自建成向县城供水投入使用以来,解决了县城居民生活、生产的用水问题,为黄龙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我们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堵绝安全隐患。根据延安市环境监测站的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年报统计,2016-2019年黄龙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尧门河水库管理站站长张保军说道。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双赢理念,依靠独特的山水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缘水而兴,走出了一条水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崾崄乡白城桥村境内,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仙姑河穿境而过,河水清澈甜美,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生长在黄龙的“肤施龙蟹”,个个体大味美、肉质鲜嫩。2016——2017年,“肤施龙蟹”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2020年,黄龙县获得中华好蟹标准化养殖基地称号。如今,“肤施龙蟹”已成为黄龙良好生态的一个符号和生态旅游的一张响亮宣传名片。截至目前,“黄龙县大闸蟹养殖产业已经发展到500亩,辐射到全县7个乡镇,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成群褐马鸡穿越山林间觅食,“鸟中熊猫”黑鹳翩然在石堡川河嬉戏,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唯美故事,正在这个生态越来越好的宜居乐土上演。如今,在生态黄龙,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安逸。黄龙,这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也将越来越闪耀。

本报记者 张宏科 通讯员 段导茹

新闻推荐

栽下小香椿 长成“摇钱树”

本报讯(记者杨磊通讯员张瑾白杨越)3月15日,在黄龙县崾崄乡太地塬村,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斌正带领村民规整大棚,种植大棚香椿。...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