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乡村向美而行 黄龙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延安日报 2020-05-14 05:15 大字

?●小南沟施工现场

?●“乡村大舞台”活跃了百姓文化生活

?●薛桂龙一家在院子里聊天

通讯员 窦可军 本报记者 常青

一条条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格桑花等花卉竞相绽放,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庭院整洁、花香四溢。远处群山如黛,树木青翠欲滴……

初夏时节,走进黄龙乡村,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这些都是黄龙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黄龙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着力村容村貌提升,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全县共计配备大小垃圾箱(筒)1.7万余个,垃圾转运车16辆。在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面,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布点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共完善14个行政村的新污水排水管网3600米,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0座,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同时,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快速推进。今年,全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14个,其中新打造7个,巩固提升7个,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完工。

两项工程解百姓之忧

5月6日,记者来到三岔镇四条梁村,发现沿途几个村组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有的工人在粉刷墙壁,有的在硬化村中的巷道。在四条梁村村委会,记者见到该村党支部书记常建立。常建立今年66岁,从1982年当村党支书记到现在,近40年中,他带领全村群众改造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产业转型,助力脱贫攻坚,建果园、做企业、抓经济,见证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是怎样一天比一天美好起来的。

“我们的村子是集体规划,户均八分地,锁子头组48户,一律前后院格局,前面生活区,后边养殖区,这样小院看起来就特别干净整洁,解决了农村原来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这两年,家家户户的厕所都改造成了双瓮漏斗冲水厕所,这就更干净了。”常建立说。

记者问道:“咱们村看起来整齐漂亮,之前这些巷道就挺好的,现在施工的又是什么工程呢?”

常建立介绍道:“这不,我们今年正在实施两项工程,第一项是美丽乡村提升工程。要硬化村子的巷道,并敷设排水管道,包括曹家塬、九科塬、小南沟、锁子头四个村组;同时,对村子墙面进行进一步美化,包括粉刷、重新做文化墙,四个村组建设文化广场2亩,也顺应当下咱农村人的精神需要,对文化生活的热爱,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二项是土地灌溉工程。包括六个村民小组,果园土地4000多亩,完工后可达到园园有龙头,这就解决了原来果园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果农打药也不用拉水了。”

“那竣工后这村子看起来就更美了,不过,现在还看不到效果。”

“九科塬组已经基本竣工,走,我现在就带你去看看。”常建立是个利索人,说完就开着车带着记者向九科塬出发。

让城里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去九科塬村组路过小南沟与曹家塬,两个村子也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在九科塬村,记者看到四排院落整齐地排列着,巷道刚刚硬化完,各家门前种起了花,就连柴火摆放都很有艺术感。

在最后一个巷道,一位村民刚刚从他的越野车中下来。常建立介绍说:“他叫薛桂龙,就是这个村的,咱们可以到他家坐坐。”

走进薛桂龙家干净宽敞的院子,记者感到,那种通透似乎在别的地方寻找不到,忽然有一种久违了的轻松快乐。他的家人在院子里享受着春日阳光,感觉住在这里,不仅仅是惬意,更多的是拥有富足生活的安全感。

在左手两室一厅格局的房间里,记者和他聊了起来。薛桂龙今年刚刚41岁,是移民到黄龙县的,1975年在九科塬安家。“我有18亩苹果园,十亩核桃园,还有80多亩玉米地。收入最好时,一年光地里纯收入20多万元。我们村一共23户106口人,收入达到我这种程度的也过半儿了。不过,我和别的农民不一样,我还做苹果代办,一年下来也能挣个20多万元。”薛桂龙侃侃而谈。

记者问道:“那,你们村苹果好卖吗?”“2016年之前路不好,好多果商不愿意到我们村。后来,合村并组后,常建立带领我们把路修好了,今年又给我们村子进行了巷道硬化,敷设排水管道,并安装了15盏路灯,这些全是免费的。目前,又给我们建设文化小广场,等小广场建好了,我们村的文化生活就丰富了。”薛桂龙对村子的关心和热爱溢于言表。

居住条件好产业发展也要好

在四条梁村,记者还见到了该村村民杨昌连。56岁的杨昌连面色红润,体格健壮,说话声如洪钟。他说:“咱庄稼人,一年四季不闲着,常年劳动,所以身体好,有劲!”

杨昌连祖籍安徽,十几岁时移民来到黄龙县,在四条梁村安家。在杨昌连家的小院里,整齐停放着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他说:“现在种地能用机械化就不用人力。我家的地都是果园,苹果挂果园有13亩,未挂果的亩,核桃园13亩。因为管理得好,一年苹果收入就有20万元,最近连续三年都这样,核桃一年也能卖2万多元。我还是四条梁村技术服务队的成员,一年给人家剪树、打工还能挣2万多元。”

“那够厉害的!你没少攒钱吧?”记者问道。听到这话,杨昌连憨厚地一笑,说:“算起来,我这几年没少挣,可是买房子也不少花钱。”原来,杨昌连的大儿子之前在外地打工,看到现在农村发展前景很好,也回来发展了。不过,他平时在黄龙县城居住,等农忙了就回来帮忙。杨昌连在黄龙县城里买了两套房子,河滨花园一套,碧水湾一套,去年,大儿子又在省城西安按揭买了一套,首付总共40万元,杨昌连给了10万元。

“我的小儿子在银川市工作,娶了媳妇安了家,他的生活也根本不用愁。”杨昌连的谈话中,流露出的是一个农民的自信和满满的幸福感。记者走访了解到,村里像杨昌连家这样条件的,超过一半,光在西安买下房子的就有十几家。如今不光住得好,家家都有小汽车,而且比城里人买车早。

对于四条梁村产业发展,常建立自信满满,他说:“四条梁全村332户,1177口人,人均收入2万元,家家都有苹果园和核桃园,这些产业大多是2009年发展起来的。四条梁村还有一个村集体企业叫圣地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为四条梁及周边村核桃加工提供便利,同时也做苹果贮藏、电商销售等业务。合作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去年仅核桃初加工一项就收入20多万元,6户产业扶贫户在合作社打工每人挣到5000元。”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薛桂龙、杨昌连等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尝到了甜头,大伙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村里的“乡村大舞台”建设。说起“乡村大舞台”,白马滩镇神玉村印象圪崂“石头大舞台”可是远近闻名。

在白马滩镇神玉村,冉冉升起一颗耀眼的“明星”——圪崂村,这是一个沉睡了许久的百年老村,它掩藏在崇山峻岭间,澽水河从它脚下流过。如今,这个古村庄美得让每个走进它的人都怦然心动,村落依偎着山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每一层都分布着几座古朴的院落;潺潺的山涧溪流从村中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曲径通幽、鲜花怒放,流光溢彩的“香径”连接着家家户户。镇上重点打造的“印象圪崂”乡村振兴示范点,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文化民俗等为一体,是一个“看得见蓝天白云、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村韵乡愁”的休闲旅游度假村。结合“旅游+文化”思想,村委会组织群众,把村口之前堆放柴草的地方整理出来,自主搭建了集颜值与功能于一身的“石头大舞台”,大舞台的搭建一下子让村子活跃了,这里成为村里的“文化心脏”。

“在大舞台上,我们已经组织了啤酒节、漂流艺术节等八台文艺晚会,群众参与度高,自编自演的节目也都很有看点。这种‘土味’十足、通俗易懂的表演最能激起群众共鸣,使群众在文艺演出中了解国家的好政策、好声音,真是一举两得。”白马滩镇组织委员贠变侠向记者介绍道。

这个小小的乡村舞台,成就了许多群众的文艺梦想。澽水源歌舞队是白马滩镇众多群众自发组建的舞蹈团队之一,在‘石头大舞台’上,她们用曼妙的舞姿、优雅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演绎着白马滩镇的风土人情。还有更多的文化形式在这里精彩呈现,例如眉户、秦腔、二胡……

“只要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全力支持我们。”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深有感触,“以前文化生活不丰富,年轻人有空就玩手机,上了年纪的有空就打牌消磨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文化就像乡村的‘魂’,把大家凝聚起来,激发大伙热爱村子的热情。”

据了解,目前黄龙全县7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示范点都建有“乡村大舞台”,定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发挥着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同时,像三岔镇四条梁村这样人口集中的村子,也相继开始为群众搭建展示文艺才能的平台。

新闻推荐

铆足劲带领村民奔小康 记黄龙县崾崄乡太地塬村第一书记赵锋

●赵锋在村上当起了“菜农”通讯员张建刚邵婉欣本报记者常青2018年1月,赵锋被黄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选派到崾崄乡太地...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