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龙:主动请缨下基层 扶贫路上显担当

延安日报 2020-04-03 05:43 大字

?●曹建龙(右一)帮助贫困户采收核桃

曹建龙是一名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2018年8月,51岁的他主动请缨,接过黄龙县石堡镇吉家河村第一书记的担子。当时很多人劝他,50多岁的人了,还去当第一书记,肯定不行,有心也无力。但他却说:“这个第一书记我不仅要当,还要当出样子来。”如今,曹建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吉家河村村民对他的一致好评就是最好的证明。

1 从老师到“学生”

曹建龙曾先后在黄龙县中心小学和黄龙县初级中学担任教师,吉家河村的一些村民曾经是他的学生,很多人都喜欢称他曹老师。

到村里就任之初,由于对农村工作较为陌生,对村情民情不了解,曹建龙就虚心地向每位镇村干部、村民学习,经常拿着小本子跟在其他人身后问问题、记笔记。他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他当老师的时候讲给学生的,现在用在自己身上正合适。看到他这样虚心好学,大家开玩笑地说他从“老师”变成了“学生”。

他用了两个月时间,跑遍了吉家河村的每一个沟沟岔岔、山峁地头,详细记录了全村229户人家的家庭情况、产业情况、收入来源等,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俯下身子办实事

“我没给村民干过啥大事,我做的事情都不值一提。”曹建龙总这样说,但就是一桩桩在他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让每个村民都深深地记住了他。

“我太感谢曹书记了,要是没有他,我的核桃就要烂到地里了。”村民张农根说。2019年秋季雨水不断,村民的核桃眼看就要烂到地里,曹建龙心急如焚,立即组织村里的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并联系帮扶单位提供人力支持,带领大家全力以赴将核桃全部采收,村民辛苦一年的收成得以保住。

贫困户王忠院年过六旬,干不了重体力活,在曹建龙的建议和鼓励下他发展起了庭院养殖。此后,曹建龙每个月都会去王忠院家查看鸡仔生长情况、送鸡饲料。2019年,庭院养殖为王忠院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入。今年,王忠院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曹建龙又跑前跑后为他联系小额贷款,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遇到脏活累活曹书记总是抢着干,他的精力和工作热情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村里开会前,他还经常带领党员合唱爱国主义歌曲,有时候还会即兴来段‘脱口秀’,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村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吉家河村主任杨存才说。

3 战疫春耕两手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曹建龙第一时间到村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参与过“非典”防控的他深知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回村后立即组织村干部和青年党员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队伍,还在吉家河卡防点成立了临时党小组。

宣传防控知识、排查外来人员、信息数据报送、卡点备勤值守……曹建龙始终冲在最前面。在一次外出排查中,曹建龙不慎摔倒,身上多处擦伤,村民劝他赶快去医院看看,但他却拍拍身上的土,笑着说,“没事,我身体好,摔一下不碍事。”当天,他一直坚持到工作结束。

近日,他又开始组织村民有序开展春耕生产,主动联系镇经济综合站和县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村民微信群里开办了“线上春管课堂”,及时为群众解答春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春耕时机不可耽误,这是村民一年的希望。”曹建龙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这两场战役我们都要稳稳打赢。”

新闻推荐

山东烟台万株山地苹果苗落户陕西黄龙

本报延安讯(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小雄通讯员窦可军周咪)近日,经过1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两辆来自山东烟台的大货车,满载着...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