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守初心 防控一线显担当
图①: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包村干部曹成在监测点开展工作
图②:黄龙县迎客松公园环卫工人郑宝艳在公园消毒
图③:黄龙县石堡镇城东社区居民张小燕(中)给社区工作人员打饭
图④:甘泉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朱江宇在火车站为乘客监测体温
图⑤: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谢文娟(右)和高晓露在做市场信息分析汇总
图⑥:洛川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听咨询电话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能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延安市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防控局面,各方力量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共同担负起防疫抗“疫”的重任,他们或是机关干部,或是基层干部,或是环卫工人,或是普通居民……尽管大家身份不一样,但是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汇聚起打赢这场战“疫”的强大合力,谱写着一曲曲动人之歌。
——编者
基层干部曹成
“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
通讯员 马志青 李强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在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面对未知的危险,有这样一个人逆向而行,第一时间出现在疫情防控前线,他就是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的包村干部曹成。冯家营村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个有2000多人的大村子,疫情防控任务重之又重。从1月26日(大年初二)的早晨开始,曹成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地毯式走访了该村的678户2275人,逐户逐人排查是否有从武汉返乡或来村人员,并及时劝导他们做好自我隔离防范措施。
“曹主任白天坚持进户劝导和宣传,晚上坚持值守并到疫情监测点巡查,仅仅一个星期,他就遍访了冯家营村600多户,一天下来难有片刻休息。”村干部胡生祥说。
1月27日晚上,冯家营村有5名腰鼓手从云南演出回来,一名鼓手突发高烧,曹成第一时间上门了解这5名腰鼓手的详细情况,安排他们自行居家隔离,每天上报体温。面对这几个有可能被感染的群众,曹成没有片刻犹豫,迎难而上。2月3日晚,接到公安局反馈信息,该村后尧则沟村组王某,乘坐火车返回延安时,同乘人员有疑似病例,曹成连夜去王某家进行询问,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进行了流调,同时每天监测与其接触人员的体温及身体状况。这期间,曹成每天都与其家人交流,全力做好心理疏导。当解除隔离时,曹成开车把王某送回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松了下来。
曹成还在村上成立了一支“党员先锋突击队”和5支“党员值守队”,安排轮流值守村上5个监测点。同时,他积极发动村里的爱心商人给监测点的值守人员送水送饭,动员寒假在家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村里循环上门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
“家中父母年长,孩子尚小,说不担心是假的,但疫情面前,我是基层公务员,要舍小家、为大家。”消毒杀菌、防控值班、排查登记、做好春耕备耕……这是曹成每天的工作。疫情当前,他用最简单的话语、最朴实的行动,肩负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
环卫工人郑宝艳
“做好保洁消毒是我的职责”
通讯员 刘惠惠
每天清晨5点多,黄龙县的环卫工人郑宝艳就匆匆忙忙从家中赶往迎客松公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公园步道、走廊、广场、花丛、草坪、树林间……她同搭档张智荣、刘玲玲、李新华都会仔仔细细清扫到位。往日里,每天早晨6点多,晨练人已三三两两地汇聚至公园,但疫情防控期间,公园显得格外安静。此时的郑宝艳并没有因为防控期间游人寥寥无几而降低保洁质量,未歇息片刻,她便开始认真擦拭走廊座椅、石桌、石凳……紧接着便仔仔细细进行消毒。
上午7点多,她开始清理迎客松公园公厕,虽然前一天下班前已清理干净,但她依旧仔细地擦拭公厕地板、洗脸台、镜子、水龙头等,清理干净后再认真消毒。之后,她开始不断巡视,根据公园、公厕人流量随时保洁、消毒;如有游园休闲的居民,她也会忠言相劝他们尽量少出门、戴口罩。郑宝艳说:“虽然现在公园、公厕人不是很多,但做好保洁消毒是我的职责。”
上午11点,与搭档李新华交接好班后,郑宝艳便匆匆赶回家中,为家人做午饭。稍作休息,下午5点,她又踏上了晚班的路程。接班以后,她会认真再检查一下公园、公厕卫生,随后不断巡视,随时保洁、消毒。为减少人员流动,有效做好环卫工人防护工作,黄龙县环卫站将原晚10点下班时间更改为晚8点,郑宝艳总是坚守到晚8点多之后。每晚清理好公厕卫生后,再巡视公园是否还有居民,之后,她才踏着夜色回家。她默默地守护着迎客松公园,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以来,黄龙县像郑宝艳一样的环卫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像战士一样默默坚守在冷清的街头巷尾,手执保洁、消毒工具,忙碌在公共场所、公厕、垃圾收集点、垃圾站、垃圾场等处清除垃圾、消毒灭菌,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维护城市的清洁,守护大家的健康。
社区居民张小燕
“不能让一线工作者饿肚子”
通讯员 窦可军 宋亚洁 本报记者 贺卓
凌晨2点多,黄龙县石堡镇城东社区居民张小燕才回到家。消瘦的她从车里搬出了一堆用过的碗筷、锅具,艰难地拿回了楼房。“妈,你咋才回来,不会是城东社区工作人员才吃完你送的饭吧?”张小燕的儿子连忙接过装满碗筷的塑料袋,放进洗碗槽里,边洗边问。
“不是,饭他们8点就吃完了。社区干部吴红侠挺着大肚子加班到这么晚,家又住得远,我实在不放心,就等她下班把她送回家。”
和儿子一起洗完锅碗,已经是凌晨三点半了。
张小燕给石堡镇城东社区免费送饭是从大年初二那天开始的。连续十几天,她风雪无阻、从未间断。“小燕姐做的饭真好吃,有家的味道。麻食、焖面、油饼、炸酱面、饺子……她天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工作人员张婷说。
说起为什么要给社区工作人员送饭,张小燕告诉记者:“特殊时期,社区干部为了保护我们居民的健康安全,放弃假期,从大年初一就开始上班,忙了一天只能凑合吃泡面,我想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社区干部的防疫工作,尽一份群众的力量。”
“小燕姐不仅给我们免费送饭,还开车到镇上给我们领消毒水、宣传单等物资,送加班晚的人回家,还帮助我们搬运防疫物资,她出资又出力,真是我们的爱心大姐。”工作人员朱荣颇为感动。
因为帮助社区一起抗“疫”,张小燕家的开支骤涨,但她说:“钱没了可以再挣,但不能让一线工作者饿肚子。”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石堡镇的镇村(社区)干部24小时坚守监测卡点,到家到户摸排、宣传,为群众守牢生命健康“安全门”。他们的辛苦,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断有“张小燕式”的群众与一线防疫人员共同战“疫”。
1月28日,万福种业有限公司为各监测点送来方便面、火腿肠、早餐饼、饮料、手套。
2月5日,吉家河村党员刘愿海为监测点捐赠价值2800元的84消毒液75公斤、口罩400只。
2月6日,磊庄村党员马飞龙为3号监测点送来煮好的鸡蛋。
……
医院工作人员朱江宇
“打败病毒,妈妈就回来陪你”
本报记者 李星棋 通讯员 范筱霞
“妈妈啥时候来接我?我好想你呀!”面对3岁儿子无数次的电话,朱江宇只能强颜欢笑地告诉儿子:“打败病毒,妈妈就回来陪你。”今年32岁的朱江宇,是甘泉县人民医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员。
1月25日(大年初一),朱江宇收到单位因为疫情提前收假的通知时,他的爱人孟维佳也要去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两人无法照顾孩子,只能狠心地把不愿和他们分开的孩子送去了父母家。随后,她以泉润志愿者服务队甘泉县人民医院分队队员的身份,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
看到一线医护人员忙不过来,她再三主动请缨,带着6名医护人员每天坚守在甘泉北站,直到晚上11点40分最后一趟火车抵达。
在火车站,一些往来的乘客没有戴口罩,很多人都绕道而行,但是朱江宇却逆行而上,为每位乘客测量体温,并劝导乘客佩戴口罩。
后来,朱江宇被调到单位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岗,她又耐心细致地给每位来医院的人员测体温,指导就医方向,遇到紧急情况,她主动为疫情医学观察的病人制好编码及复印工作。
“朱江宇真是个热心的姐姐,我正在办理出院手续,没想到她已经为我复印了出院病历,嘱咐我把病历保存好,以便下次就医时方便。”2月4日,外出务工人员刘涛一切检查都正常,终于可以出院了。
“我有点咳嗽,在去往医院的路上遇上这个姑娘,扶着我去医院就诊,还给我普及新冠肺炎的知识,安慰我不要恐慌。”2月8日下午,在县医院的大门口,被朱江宇搀扶的老人感激地说。
朱江宇很想念半个多月没见面的儿子,她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我们能尽快打赢这场仗,安心接儿子回家。”
市场监管人员谢文娟和高晓露
“让权威信息跑赢谣言”
通讯员 郭长兰 本报记者 宋伟
疫情一来,谣言四起,价格波动,群众不安……1月22日,延安市市场监管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后,谢文娟和高晓露就开始了她们的“市场保卫战”。谢文娟和高晓露是该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主要负责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信息收集、数据汇总、上传下达、汇报材料等,特别是野生动物和活禽宰杀排查情况,疫情期间价格统计与投诉情况,各类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以及药店经营户检查情况,全市市场主体停歇业情况,食品从业人员与武汉返回人员接触的人员隔离情况……每天需要收集和上报的数据很多,虽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延安人民的生活。
一支笔,一张纸、一个手机、一台电脑就是她们的战场,随时完成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并把相关问题和建议上报市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这些信息是省、市政府做出疫情防控部署需要掌握的重要资料。作为共产党员的谢文娟和高晓露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
自疫情开始,包括大年三十在内,她们都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坚持工作十多个小时,先后起草的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处理来文就有200多件,向省市相关部门报送市场监管系统当日动态达300多次。而在数据汇总后,她们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对统计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数据不出差错,对一些重要环节和问题都逐一查找原因,及时联系进行纠正。特别是为及时掌握延安市300余名湖北籍食品从业人员去向和具体信息,她们每天的通话记录多达200余条。
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警嫂”,因为两人的丈夫都是交警,也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别人起码有妻子或者丈夫说一声,“别担心,家里有我呢。”可是,谢文娟和高晓露这对搭档只能互相鼓气。
“虽然我们不能像丈夫一样在外奔波忙碌,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市场信息监管工作,让权威信息跑赢谣言,让群众安心。”谢文娟和高晓露相视一笑。
疾控中心人员
“要用福尔摩斯的缜密思维斩断病毒传染链条”
本报记者 刘卓 通讯员 雷蕾 王文斌
“叮铃铃!叮铃铃……”2月9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洛川县疾控中心值班室响起,“你好,我的身体好几天没有出现异常,请问什么时候可以解除对我的隔离观察。”洛川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杨璐莹一手拿起电话耐心解答,一手快速记录具体情况,安抚咨询者情绪。像这样的咨询电话县疾控中心每天要接到三四十起。有询问疫情防控的现状和知识的,有提供外地返洛人员信息的,有打电话报备最近的出行信息并主动要求隔离的等等。
除此之外,县疾控中心每天还需调查流行病学,收集整理来洛返洛人员信息,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送检密切接触者体液样本以及对其生活场所彻底消毒。
“我们要根据摸排的线索第一时间找到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的所有人员。有时虽只有一位密切接触者,疾控人员却要排查重点人群数百人。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福尔摩斯的缜密思维斩断病毒传染链条。”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刘志翔介绍。
2月2日,一位疑似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身体检查,与新冠肺炎病情症状高度相似,这让刘志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晚上9点,送检人员连夜将该名患者体液送至延安进行检测,第二天早上6点传来消息: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还没等他舒一口气,医院专家组认为还不能排除患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经过再次送检,2月4日早上7点18分,送检员通过微信发来信息:结果阴性。简短的几个字让这群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疾控人放下心来。
“疫情当前,我们疾控人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冲在第一线,坚决战胜疫情。”正在乡镇排查疫情的刘志翔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截至目前,洛川县未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在这场战斗中,这群抗击疫情的“隐形战士”,是我们名副其实的健康守门人。
新闻推荐
●检查点人员登记疫情排查点?●民警给过往车辆消毒?●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信息登记?●工作人员正在消毒?...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