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态而美 凭生态而立 黄龙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小记

延安日报 2019-11-26 10:49 大字

本报记者 郑鹏 通讯员 边浩东

11月16日,在湖北省十堰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黄龙县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表彰。近年来,黄龙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因生态而美、凭生态而立。

约束变成硬指标,系统治理见成效

黄龙县坚持以完善的工作机制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示范县创建。编制实施了示范县创建规划,建立了县级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党政议事、目标考核、干部任用、责任追究等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绿色崛起·先锋行动”计划,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保护从“软约束”向“硬指标”转变。

严格落实污染防治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清单制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协同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6项工程,大力推广煤改气、秸秆还田、禁燃烟花爆竹等措施,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9%,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扎实推进洪水、涝水、污水、供水、节水“五水共治”和第二水源等项目,实现先行控污治标、系统治污固本,辖区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比例为100%,无劣V类水体。建立了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近三年辖区内无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保护发展齐步走,经济增长新引擎

黄龙县建立了生态治理财政投入逐年增长机制,2018年投入资金4800万元,占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55.8%,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状况稳定提升,位于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目前植物种类达到10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9种;野生动物种群达到225种,其中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岩豹、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执行“占补平衡”政策,积极配合省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监管,依法查处黄龙山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和黄龙山省级天然次生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探索建立了居民兼任护林员的长效管护机制,全县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09183.3公顷,保护区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河湖岸线管理要求,圆满完成管控目标。

依靠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轮驱动,2018年围绕“全县农业强生态”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建成黄龙山国家4A级景区、神道岭国家3A级景区和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康体养生、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等旅游主题品牌。依托风力资源和全年光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的异军突起成为黄龙“零污染”发展的新亮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建管并重新模式,生态文明入人心

新建改建黄龙人遗址、迎客松等8处绿地公园,实施城区主要路段、居住小区、公园广场等增设水景观,县城绿地总面积达到19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2平方米,践行“出门见绿亲水、百米入园休闲”的景城一体建设理念。以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在全省实施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创建,完成23个生态乡村、10个美丽宜居乡村和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3处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建设,入河排污口全部封堵。

全面实施“绿色崛起·先锋行动”计划,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建设以绿兴绿战斗堡垒,锻造爱绿护绿先锋战士,凝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构筑绿色发展新高地、激发绿色发展新活力、共建绿色文明新生活,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县城等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示范县、生态文明崛起的先进县。在全省率先建成捡垃圾—兑积分—换商品的“垃圾兑换银行”和“爱心超市”,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储运网络,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文化观念意识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乘文明之风 建美丽乡村 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的华丽蜕变

▲村民院墙上的墙体彩绘?▲村上新建的民俗文化馆?农闲时,村民们在村史馆内参观学习通讯员孙园芳走进黄龙县石...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