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村好生态富了民

陕西日报 2019-06-14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吴莎莎通讯员黄小宣

6月,天气渐热。黄龙县三岔镇三岔村村民们连日来挥舞着锄头、耙子,操控割草机忙着在红专公社生态园内收拾荒草、整理土地。工人争分夺秒安装“智慧农业”设备。

三岔村四周山峦环抱、三条河流穿村而过。2016年以来,该村先后建设了占地120亩的“农立方”和占地110亩的“水立方”,主要包括迷宫、竞技垂钓、生态涝池、荷花池及廊亭等附属设施。因三岔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恬静惬意的休闲体验和生态园内的荷塘美景,每年夏秋季节来此游玩、写生、摄影的人络绎不绝。

村上发现,虽然节假日来游玩的游客数量不少,但是周边群众收益却并不乐观;村集体收入微薄,园区设施也无法得到有效维护,想要谋求更大发展还需再出新招。

“只能做田和水的文章。”三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连正说,“城里人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很大,其他村能种能养的产品,我们村也能,还能种养出更好的。”今年年初,三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始对原有红专公社生态园环境进行提升,对园内树木花草进行修剪,栽植了垂柳、刺梅、油松,修建了凉亭、步道、拱桥,将“农立方”和“水立方”连成一体。同时,还引进养殖能手经营垂钓园,在荷花池内养殖大闸蟹,并为园区配备了“智慧农业物联网”。村民们可以用土地、资金和劳务入股。目前,村里养殖了大闸蟹1.2万只,鲤鱼、鲫鱼等2000条。村上还将周边闲置的土地整理出来,通过建立党员责任田发展果蔬采摘,进一步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

“仅大闸蟹一项,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5万元,除去投资和人工管理费用,纯收入约为8万元。按照村集体40%、个人60%比例进行分红,以土地入股的群众每亩土地将得到600元分红。”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三岔镇副镇长刘建平为大家算了一笔账。

“分红这一块,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前期村集体分红比例高一些,我们主要用于扩大规模、帮扶贫困户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后期群众分红比例会越来越高,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马连正对此信心满满。

对贫困户来说,除了固定分红,园区日常管护用工也是一份不错的收入来源。夏季旅游高峰期,除草、修剪、保洁、养殖等日用工可达15人。长期在园区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在册贫困户3人。

园区功能的拓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也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和民宿的发展。陕北小吃经营者王体富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清明节3天假期,来此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一家人从早忙到晚,虽然累但收入非常可观。想当初,王体富还在外地跑运输,听说镇政府为鼓励商家入驻积极和开发商沟通,为经营户免除3年房租,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重拾了厨师老本行。如今,他在家门口创业,饭店不忙时还能抽空管理果园、照看孙子,生产生活两不误。目前园区周边新开饭店、商店、土特产品店和民宿等共7家。

为进一步丰富园区内涵,传承农耕文化,三岔镇镇政府还多方搜集老物件建成农耕文化展馆。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悠久的农耕文化和黄龙山独特的民风民俗。村民和游客们纷纷感叹,能在这里见到这些老物件真是不容易。展馆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留住了乡愁,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味道。

新闻推荐

乡村大舞台 村民唱主角

村民在文化广场自弹自唱“美丽的白马滩我的故乡,走到天南地北把您向往,澽水碧波轻轻荡漾,两岸景色如画廊……”一首村民自编...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