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成“画痴” 绘出130个村子原貌
张喜堂正在作画
□ 张建刚
4月20日一大早,张喜堂又驾驶着自己的三轮摩托车前往澽水河下游的王峰村、薛峰村去实地采风了,直到下午4时许才回到家中。他说,这段时间正在画王峰和薛峰各自然村的原始风貌,经常早出晚归,当天他就跑了7个村子,都用相机把村貌记录了下来。
踏遍白马滩的沟沟峁峁,绘画出了130个村子。有人说他心里装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有人说他是“画痴”,还有人说他是追梦者。
为了生计干起油漆匠
阳春三月,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的古村落又重新披上了绿装,众多明清古建筑在春花的点缀下愈发有艺术感。如果要看其他古村落,那还得到张峰村农民画家张喜堂家。走进他的画室,一幅幅白马滩镇各村原始风貌的水彩画陈列在画室两面墙上,蛟龙古镇、张峰等古村尽在其中。张喜堂操着浓厚的当地口音,讲述着这里每一个村子的前世今生。有村子的故事,也有他的故事。如果有时间,他能讲上3天3夜。
今年67岁的张喜堂是土生土长的白马滩人。因家庭贫寒,上完小学便回家务农,但体弱多病承受不了体力劳动,为了生计,在20岁那年便开始走街串村做油漆活。然而想干好这个行当并没有那么容易,必须要会画画。于是,他便开始学习画山水花鸟,时间一长,画艺也就提高了。年轻时候也经常给公社、大队、村上画农业学大寨和文艺宣传画,就这样他干了一辈子油漆工,也画了一辈子。
花甲之年学起水彩
2007年,56岁的张喜堂不慎跌倒,造成左股骨头骨折,只能在家休养。可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病情稍有好转,便又开始干他的老本行,给街坊邻居做油漆画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2012年他不得不做股骨头更换术。女儿将他接到西安养病,从此告别了他最喜爱的油漆工生涯,再也不能画他喜欢的油漆画了。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张喜堂在养病的几个月里竟然学会了水彩画。谈起自己学画经历,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女儿、女婿知道我爱画画,就买来许多画笔、画纸和颜料,鼓励我画水彩画。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一边养病,一边学水彩画。”
以前都是直接在家具和墙上画,现在是在宣纸上画水彩画。两者画法不同,调色、构图、画法等都要重新琢磨,一开始学的时候张喜堂也为难。虽然他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反复练习还是不得要领,画出来的画更是差强人意。后来,在书画学院一位朋友的指导下,他才掌握了画水彩画的技巧,也逐渐迷恋上了画水彩画,废寝忘食已是常事。
潺潺的流水、飘浮的白云、嶙峋的岩石……都成为了他画画的素材。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画得越来越熟练,画水彩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三天不画手就痒痒。
“他就是画痴,想到要画一幅好作品时,有时候半夜就跑到我家来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精力都在画画上,就跟走火入魔了一样。”张喜堂的挚友李泉文直言,很佩服他追求艺术的执着精神。
立志将澽水流域村子收入画中
最近,张喜堂正在画王峰和薛峰各自然村的原始风貌,经常早出晚归。
如何真实复原各村原始风貌?张喜堂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绘画一个村落,他都会专程拜访村支书和村子里年龄大的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村子的基本情况、原始面貌,一一记录,并携带相机前往村子实地采风;回来后便开始根据采集的素材进行反复构图,画出初稿;将初稿拿给村子里年龄大的人再次进行校正,然后定稿,将村子原貌绘画出来。从采风到最后成图,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各村原貌在他的笔下再次“活”了起来。张喜堂经常随身携带着一个包,里边装着面包、干馍,如果错过了饭点,他就将就着吃点。
每天起早贪黑,不是在创作,就是在创作的路上。为了自己的爱好,他很舍得投资,五年间换了三个相机,将自家的两大间房子专门腾出来作为画室,足足有50平方米。
目前,张喜堂已经将白马滩镇130个村落原始面貌全部画完,正在画澽水河流域其他村子。他说,白马滩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在他有生之年,他要画遍澽水流域所有村子,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样子全部收在画中,让所有的人记住这份乡愁。这几年,他会朝着这个目标铿锵前行。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郑玮)4月16日,中国林业网发布认定了全国第三批21个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名单,其中黄龙县磊庄核桃基地位列其中,成为延安市唯一上榜的基地,这也是黄龙县自2013年以来获批的第3...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