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第一线 范国文:建起香菇合作社带着乡亲奔富路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秦义博

延安日报 2017-08-21 18:01 大字

8月12日,记者见到范国文时,他正忙着给棚里上菌棒,他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和贫困户刘玉荣交流。范国文是黄龙县崾岘乡马蹄掌村新马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自2013年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就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打工,让他们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同时还帮扶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业。

“今年我靠种香菇收入了近一万元,以前辛苦一整年都挣不了这么多钱,这让我对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我想看完了能不能再建一个棚。”村里的贫困户刘玉荣开心地对范国文说。

“有信心就好,你想扩大种植规模,我会全力支持你的。”范国文鼓励刘玉荣。

刘玉荣的老伴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担子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起初,她只是想着在合作社打打零工补贴家用,没想到学到了一门手艺,还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起了香菇种植产业,脱了贫。

崾岘乡昼夜温差大,合作社所产的香菇个头大、色泽鲜艳,再加上是反季节销售,市场前景非常好。现在该乡的香菇已经销售到澄县、合阳、韩城等地,供不应求。范国文告诉记者,贫困户如果找不到销路,合作社会帮忙统一回收代销,回收价格和销售价格一样,不赚贫困户一分钱。

除了发展香菇,去年范国文还与技术员谢龙信培育出了金针菇、羊肚菌、黑木耳、猴头菇等菌种。“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羊肚菌,农业局、科技局都很认可咱这个羊肚菌的口感。”合作社技术员谢龙信介绍说。

新的菌种取得了成功,范国文赶紧把村民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大家,鼓励贫困户们跟着他发展新的种植品种。

现在,黄龙县崾岘乡新马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已经建成了40个香菇棚,带领全村12户贫困户发展起了香菇产业。说起以后的前景,范国文很有信心,“我的计划是继续扩大种植,多开发一些品种,把这个产业越做越强,让村里的这些贫困户都能真正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山更绿 水更清 天更蓝 人更富 ——圣地延安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突破

本报记者李江峰通讯员贺秋平绿色,一直是延安最向往的颜色。提到延安,人们会不由得联想到凛冽北风挟裹着风沙肆虐的景象。可如今的革命圣地延安,再不是遍地黄土的旧模样,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