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剧社里的艺术工匠 全国劳动模范、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

西安日报 2020-12-23 02:51 大字

12月2日,雨雪交加,西安大明宫剧院舞台上,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社长惠敏莉穿着薄薄的练功服,正在凝神复排《白蛇传》。在排练自己饰演白素贞的戏份之余,惠敏莉手把手给两位青年演员指导《白蛇传·盗草》中的武戏。

“不管干哪一行,都需要工匠精神,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这正是惠敏莉30多年奋斗不止的真实写照。

1989年,作为秦腔“苗子”,18岁的惠敏莉被从黄陵县剧院调到易俗社。同年,由惠敏莉领衔主演的秦腔戏《李陵碑》,在西安市第二届艺术节汇演上获得二等奖。

惠敏莉说,传统文艺要发展,核心在于传承经典,在于出人、出戏、出精品。易俗社在她的带领下,实现传承和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2009年以来,她带领易俗社恢复传统剧目本(折)80多部,复排演出《三滴血》《夺锦楼》等经典剧目。惠敏莉主创排并领衔主演的《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三部力作,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今年,易俗社推出秦腔《党的女儿》,11月17日,以全国劳模刘西有先进事迹为题材的《劳模刘西有》,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首演。

2008年,汶川大地震。惠敏莉带领演员赈灾义演,她把10万元的义演费和自己包里2万元一起捐给灾区。当她赶回黄陵老家时,病重的母亲已陷入昏迷,不几天离开人世。“敏莉是在电话中和她妈妈话别的。”父亲惠清芳说,女儿把身心全部用到文艺事业上。

安葬了母亲后,惠敏莉投入到她领衔主演《柳河湾的新娘》的排演中。2009年,因在《柳河湾的新娘》成功塑造柳叶的形象,惠敏莉荣获梅花奖。

2014年,易俗社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怎样更好地传承,坚守百年易俗社这一门户,是惠敏莉思考的问题。惠敏莉组织人员对社里剧本进行抢救性修复,整理出版68册剧本、680余本剧目,并建立相应电子档案。她多方筹措资金,组建易俗社文化研究院,邀请专业人士对易俗社剧场修缮保护。

多年来,惠敏莉奔波于20多所大中专院校,30多家机关单位,开办易俗大讲堂传播秦腔文化。她带领演出小分队,送戏到秦岭深处乡亲们家门口,到榆林千米矿井下慰问矿工,以行动讲好陕西故事,提升百年易俗社品牌。

百年剧社要传承、要发展需要人才支撑。2015年,易俗社招聘20名青年演员组成第20期传承班,招收120名学员进行定向培训,形成老中青少四代人的传承体系。惠敏莉亲自为学生教戏、说戏、排戏。多年来,她传帮带带出60多名秦腔新秀。

“我将继续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让‘古调独弹’的鼻祖剧社,唱响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新时代秦腔艺术的繁荣发展努力奋斗。”惠敏莉说。李江波

新闻推荐

用爱托起残疾人新生活

11月3日,在黄陵县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医护人员协助残疾人泡脚,帮他们剪指甲。黄陵县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是集康复护理、托养...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