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务零距离 美好生活新篇章 黄陵县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县文化艺术中心惠民戏曲演出的一幕
?●老人们在新区广场打太极锻炼身体
?●阿党镇北村的社火演出
?●县轩辕图书馆一角
?●大型山地户外公开赛
?●龙乡大讲堂
通讯员 朱浩龙 王超 记者 常青
近年来,黄陵县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以村级文化室为基础,以乡镇文化中心为纽带,以县级文化单位为龙头”,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建设,繁荣文艺创作、丰富文化活动、规范文化市场监管、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红色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1紧贴百姓生活,厚植文化沃土
漫步黄陵,每天清晨、黄昏,遍布城乡的文化广场上,人们伴随着音乐,舞动身姿;凉爽舒适的轩辕图书馆,读者们络绎不绝,感受书香,充实生活;秦腔剧团里,大家选取剧目、择衣化妆、舞台准备、乐队排练,早已一派忙碌;革命旧址小石崖,鲜艳的五星红旗下,群众干部们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巾帼学堂培训课,非遗传承的大师们免费为孩子们指导,面花、剪纸、泥塑等各类课堂丰富多彩……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城市文明在这里春风化雨,各种文艺形式在这里轮番登场,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过上好日子的老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
家住黄陵新区瑞城花园的赵新英在新区广场上舞着太极扇,扇子开合有力,动作行云如流水。“我平时就喜欢跟姐妹们打个太极拳、耍个扇子、舞个剑,从老区搬迁过来后,这边的广场更大,人也多,兴趣没落下,还越来越热闹了。”她高兴地说道。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女声活泼欢快,男声高亢爽朗,竹板声清脆响亮,一首《砥砺奋进共筑中国梦》快板表演完毕,台下群众掌声四起,连连叫好。这是县文化馆开展文艺晚会巡演中的一幕,通过演员们朗朗上口珠落玉盘的语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
“以前我们村广场没修好的时候,大家没事就是打打麻将,现在好了,开个集体小组会、演个节目,不用寻思找地方,妇女跳广场舞、老汉们唠嗑都有去处,小小的村子人气旺了,风气也好了。”店头镇新城村胡家沟组村民刘志明说道。
据了解,仅2019年,黄陵县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20场次以上,举办各类文艺比赛4次,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览3次以上;“两馆一站”各活动厅(室)全天候、全方位向公众免费开放,接待群众3.5万余人,举办面花、剪纸、陕北秧歌等各类培训班10次,参加培训人数5000余人次,收集地方文献8种39册,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采集上传新闻稿件85条,播放科教电影10部;坚持下乡演出260场(次)以上,同时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60场(次);本土作者新创歌曲《相约黄陵》《龙
乡追梦新时代》《我们是光荣的文化卫士》等10余
首,美术、摄影等文艺作品50余个……
2在传承中创新,绽放文化之花
在黄陵,公祭轩辕黄帝是传承几千年的共识,也是黄帝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基础,黄帝文化将黄陵人的诸多民俗串联起来。“公祭轩辕黄帝是对中华精神和中华根脉的坚守。”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黄帝陵公祭,给前来拜谒的华夏子孙寻根的寄托,对黄陵县和黄陵人则是文化的传承。
繁华的老县城里,老年大学的教室联排开放。面花、剪纸、麦秸画,各行业的传承人或者爱好者集结于此,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一个不锈钢圆管,一把密齿梳子,还有已压好的面片,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用梳子加工面片上的“花瓣”。“花瓣要一样大,结合处一定要用水沾紧,不然容易裂。”旁边,80岁的面花非遗传承人赵爱芳轻声指点徒弟,同时不放下手中的面片“花朵”。黄陵面花因民间礼俗而生,在黄陵民间文化中有极强的代表性,是公祭、民祭必不可少的祭品,是黄陵人不忘恩德、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此外,当地的红白喜事中,黄陵面花也有不小的市场。
每天下午4点,曾经师从赵爱芳的90后小伙王强都会准时出现在桥山小学的活动室,给面花社团的小学生们上面花课。“小学生是图个兴趣,学校开这门课是为了传承民俗文化,我也是。”民俗文化教育从孩子开始。除了面花课,桥山小学还开设“抬鼓”课,凡是大型祭祀活动,桥山小学都会有学生去表演“抬鼓”,代表最年轻的一代展示对先人的尊崇。
除了授课,王强还想做得更多。“新的时代,要有新的传承方式。我们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去,利用面花做一些现代的文创产品,比如‘童趣馒头’。”
县非遗办主任孟军正在整理黄陵面花、剪纸的历史资料,“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我想着要尽快把这几个代表性民俗文化的书出版了。”
截至目前,黄陵县《黄帝陵祭典》《黄陵面花》两项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9项进入省级保护名录,二十多项进入市级保护名录。已有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13人,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20人。这些特色民俗文化,犹如一朵朵绚丽夺目的文化之花在龙乡大地上绽放,处处彰显出黄陵“人文圣地”的独特魅力,正构成一幅魅力四射的长卷,辐射着更多地方。
文化因传承而延续,传承因创造而光辉。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被誉为“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寻根问祖的圣地。多年来,黄陵县依托黄帝陵,充分挖掘、研究、传播黄帝文化,在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探索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发展。通过清明公祭和重阳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文化四海行,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等活动,站在“陕西黄陵、中国黄陵、世界黄陵”的高度,面向全球传播和弘扬黄帝文化、讲述“中华根脉”故事,彰显了“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至高无上的地位,坚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好的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同时,县上连续举办了“黄陵谒祖祈福中华”“米龙节”等重大系列活动,建设完成3A级景区——中华始祖堂,开设黄帝文化培训学院,编写出版黄帝精神与革命文艺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系列教育读本,大力推进黄帝陵国家文化园区建设,借助黄陵文化独特的内涵和品牌影响力,逐渐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形成了自己的创建工作特色,打造了具有黄陵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建全服务体系,打造文化强县
一张张感人至深的抗疫照片,一幅幅满含家国情怀的字画,一件件精美别致的艺术品,一群群久久伫立深陷其中的人。作为国家一级馆的县文化馆在内容与时俱进,设施不断提升的当下已然成为全县文化精粹展示的重要窗口,融合龙乡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重要平台,连接文艺作品与普通民众情感的重要纽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歌手大赛、摄影展,“志智双扶”文化惠民演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活动的承办、协办,使县文化馆在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中的“支点”“枢纽”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想要更大范围地惠及民生,需要文化惠民的覆盖面最大化。为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黄陵县不断提升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效能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惠及全县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以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为抓手,建立覆盖城乡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以县图书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乡镇文化信息共享站、村文化信息共享室为基础,建立图书借阅和社会学习培训网络;以广场文化为龙头,以社区、村落、楼院为基础,建立健全群众自娱自乐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
文艺来源于生活,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则为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新鲜血液。店头镇依托“三馆四室一舞台”免费开放项目,即古镇春秋展馆、古镇文苑展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馆)、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康复室、职工关爱室和露天舞台;站内健身器材、图书、影音设备、舞台服装、秧歌道具、乐器等各类文体设施齐全,时间实行“5+2”“错峰开放”,5天工作日开放,周末开馆,实行错峰开馆,文化志愿者兼职服务,年免费开放服务次数19860人/次,极大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17年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说起店头镇文化“四个特色阵地”之一的《店头文苑》,深爱文学写作的文化站徐婧自豪地介绍道:“作为全省首家乡镇文联月报,创办8年来,已刊出85期,古镇的历史钩沉、文物遗迹文化、名人趣闻轶事等充盈其中,深受当地文史爱好者、中老年读者喜爱。”
无独有偶,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2月,阿党镇北村“新农民讲习所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揭牌启用,7月陕西省首家村级文联也在这里成立。新农民讲习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设文化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农民讲习所、村史馆、非遗传承所等文化活动场所,建有百姓大舞台,中心外墙分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文明生活的文化墙和善行义举墙两个板块,传播党的声音、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培训生产生活技能、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丰富活跃群众精神生活,启用后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多趣味性。
“这些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能在我们村流传下来,非常不容易。今年村上搞社火,群众老少都踊跃报名,昨天踩高跷的时候,村里的娃们都争着要上高跷,我们心里也非常高兴,现在讲习所和文化服务中心也建成了,我们要在这里把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一颗种子在我们北村生根发芽。”村民白凤先高兴地说。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多年来,县上持续加大镇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全县105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均建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6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行政村服务点配送安装投影仪、幕布、音响、电脑等,100%的行政村实施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80%的行政村建有农民健身文体广场,并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配送了锣鼓、电子琴、演出服装以及篮板乒乓球桌等各类健身器材。
在繁荣发展公共文化的同时,县上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作,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完善文化市场执法机制,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效能。目前,全县文化经营单位60余家,基本形成了多门类、规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先后荣获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第五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省级“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单位、全市文化建设及重大文化活动优秀单位。
文化发展,与经济同行;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在黄陵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品类更加丰富,伴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黄陵县厚重文化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黄陵的城市内涵。
新闻推荐
●村民将采摘的蔬菜进行称重包装9月2日傍晚,在黄陵县桥山街道办翟庄村,村民们忙着将白天采摘的辣椒、西红柿、茄子、西...
黄陵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黄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