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果”成金 幸福“为稻” 黄陵县特色农业发展纪实

延安日报 2019-09-27 11:09 大字

?●高效发展的设施农业

?●黄陵县的翡翠梨喜获丰收

通讯员 白冰 王超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金秋九月,漫步龙乡,红彤彤的苹果、绿油油的梨园、黄澄澄的稻田……一幅如画卷般美丽的秋收图景映入眼帘。秋风带来丰收的喜悦,也将甜蜜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近年来,黄陵县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强苹果产业后整理,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促发展,全力培育水稻、翡翠梨、中蜂、食用菌、大棚蔬菜、香草花卉和畜禽水产等特色种养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

1点“果”成金群众受益

“采用间伐和有机肥后效果确实好,原来枝叶都罩实了,苹果数量很多但没质量,卸袋后不好上色,人还累得不行,现在我这地里80#以上的优质果子占80%以上,而且投资上还减少至原来的1/3,这一加一减受惠的都是咱果农。”9月16日,忙着卸袋的隆坊镇李家章村村民李怀斌乐呵呵地说。

“我的这一盒抗氧化富硒苹果12个,至少要卖到120元。”隆坊镇回乐堡村苹果种植土专家贺春林说道。

贺春林拿出了一张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出具的测试报告,报告中显示,贺春林提供的12个苹果样本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平均值达到59.3IU/g(每克中含59.3个酶)。

“苹果的品质提高了,口感好,也为论个卖打下了好基础。”贺春林说道。他的苹果通过互联网销售,根据大小,每个苹果卖到了5元至10元,1个、2个、3个礼盒装的苹果受到市场青睐。

“好点子背后肯定会有高人指点。”贺春林表示,自己的合作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合作,背后有科技的力量在支持。

在京东农场陕西黄陵阿党苹果生产基地的数控中心,显示大屏上每个果园区块的各项数据一目了然。阿党苹果专业合作社组织区域内成员只需按照数控中心的指令进行作业,同时利用物联网传感及成像技术采集图像对土壤、水肥、气象、病虫害等苹果生长参数进行监测、管理,并对苹果生产物候期进行全程数据采集、整理、输入,实现了数字农业管控及全程可视化溯源。

“今年的苹果个头真大,口感也好,你也来尝一下。”“确实不错啊,汁水特别足,嘴里还留有一口清香味呢!”9月22日,家住桥山街道的惠小强正和妻子为采摘苹果而忙碌着,在合作社的科学指导下,加上科学技术到位,他家的5亩苹果品质优、产量高。望着一个个丰收在即的果实,小两口的脸庞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目前,黄陵已建成绿色苹果生产基地10万亩,建成省级示范园15个2510亩,省级生态示范村4个10517亩,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5万亩,认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创建国家苹果标准园1个1000亩。良好农业规范操作认证623亩,建成县级各类示范园54个。

“降密度、增枝量、抓有机、提效益”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只是黄陵果业提质增效发展的缩影,而系统化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和京东农场的建成则使龙乡果业迈入了“提速换挡”的快车道。

让红果果变成金蛋蛋,使苹果更好地造惠群众,这是黄陵县发展该农业主导产业矢志不渝的追求。2019年,全县新建成2条苹果智能选果线,授权使用“延安苹果”的企业、合作社10家,新建成6个“延安苹果”专卖店,落实购置冷链运输车5辆,印制个性化包装20万套,建成桥山街道联庄村、阿党镇四圣村、隆坊镇段塬村3个苹果交易中心……黄陵县的这些努力,都是在苹果产业后整理上使劲。

上了选果线的苹果,经过X光的全面体检,颜色、大小、糖度、有无霉心、瑕疵等一目了然。每小时5吨的处理效率,比起人工来说每斤可节省3毛钱。精选过后,每斤苹果还可增值5毛钱左右。“有了苹果交易集散市场,省了好多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对于新的售卖方式,果农朱怀平很满意。

记者从县果业局了解到,目前,黄陵县果园面积25.5万亩,挂果面积22万亩,预计苹果总产量36万吨,已签订苹果订单13.26万吨。已建成7条苹果智能选果线,建成果品集散交易市场4个,专业村交易服务中心5个,购置冷链运输车10辆,建成生态观光园4个,全县有贮藏经营企业48家,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115家;省外建立苹果专卖店28个,“延安苹果”品牌授权使用22家。2018年,黄陵县苹果实现销售总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6860元,果区人均果业收入23015元。

如今,黄陵农民纷纷靠着种苹果盖了新房、买了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2翡翠梨甜金稻飘香

金秋时节,又到了黄陵翡翠梨成熟的季节。走进黄陵县梨园,人们忙着摘果、运果、选果、过秤、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黄陵翡翠梨以形美、皮薄、色亮、质脆、含糖量高、郁香爽口、耐存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人们形象地赞其甜如蜜、脆如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评为“中华名果”。

“名果”有了名企的引领,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黄陵翡翠梨的甜香飘进了黄陵塬区的千家万户。

“我年年都来荣华富洋打工,自家的苹果一卖就来这里装梨。”田庄镇韩庄村曹洼组村民田巧风说。她口中的“荣华富洋”指的是位于田庄镇南峁村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荣华富洋公司,这是一个集果业生产、加工、营销、研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现代农业企业。该公司占地5000亩的荣华现代农业园区,是2011年陕西省第二批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

来到翡翠梨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梨园郁郁葱葱、硕果盈枝,处处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荣华富洋公司的5000亩生产基地都种着翡翠梨,其中当地农户种植3000亩,2000亩已经挂果。同时,黄陵县大力支持群众发展翡翠梨,每棵苗木的成本是10元,购买每棵苗木的政策补贴比例高达70%。

“翡翠梨比果园投资少,近年来市场也一直走俏,我这50亩的梨园,今年产量13万斤多,75#以上的优果率在95%以上,每斤5.5元卖,卖了75万元多,投资大概10万元多,确实不错。”田庄镇北巨头村翡翠梨种植户王建军高兴地说。

“连皮吃,不吐核,论个卖”的翡翠梨如今已成为黄陵果业的又一个明星产品。黄陵县还努力帮助广大群众加强种植能力,提质增效,让各种水果都搭上果业后整理的快车,实现果农增收目标。

“翡翠梨‘甜’田侯塬,金稻飘香店双川”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也是产业发展的最好印证。

9月,走进店头镇案角村桃曲组和双龙镇潮塔村、上畛子等地,后川的空气格外清新,叠翠群山与金黄稻田交织如画,位于这里的大片水稻已进入灌浆成熟期,半个多月后将迎来收获期。

“这一大片是我的稻田,按照去年的产量来算,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估计今年市场价格在3至5元之间。”西峪村村民吴斌手指远方说道。看着满眼橙黄、丰收在望的水稻,拥有500亩水稻的他满脸喜色。由于当地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里的水稻颗粒饱满、口感好,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素有“双龙贡米”之美称。

大自然馈赠给黄陵县湿润的气候、优厚的自然资源、充沛的水资源和广阔的土地,使村民尝到了甜头,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起来。

苹果红了、翡翠梨熟了、水稻黄了……丰收,正是黄陵县秋天最美的风景。

新闻推荐

老薛和他的“虾兵蟹将”

通讯员白冰本报记者李江峰提起黄陵县的水产养殖,就不得不提起老薛。老薛名叫薛文礼,是黄陵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老薛是大家...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