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 跨越发展 黄陵矿业30年改革创新之路
一号煤矿指挥控制中心2×300MW煤矸石发电公司鸟瞰图日常巡检从人工挖掘巷道到智能化采煤,从机械化运输到信息化操作,从煤炭成品单一粗放到煤电产业联动,从荒芜的河滩地到现代化工业园区……沧桑巨变,在黄陵矿业30年的艰辛发展中,时代的车辙印深深烙下。
如今,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煤矿工人在调度室按下操作按钮,滚滚的“乌金”就会通过传输皮带流水般的奔向地面。黄陵矿业已经成为煤炭、电力、铁路、建筑建材、生态农业等产业多元互补、循环发展的大型现代能源企业。
春华秋实,30年的沧桑巨变发展之路,生动诠释着黄陵矿业人诚信敬业、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黄陵矿业人30年的辛勤耕耘在陕西煤炭企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战略北移开疆拓土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黄陵矿区建设项目完成了地质勘测,1989年9月,在一片河滩地上,黄陵矿区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从1987年铁路筹建处成立,到完成征地、改河、四通一平、关闭小煤窑、引进先进设备、培训技术队伍等一系列工作,黄陵矿区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具备,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随后,一号煤矿及选煤厂相继建成落地,直到1996年,一个现代化矿区的雏形基本形成。
黄陵矿业是陕煤集团战略北移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在北移精神的指引下,黄陵矿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一大批有担当、有责任的优秀干部职工从四面八方奔赴前来,饮河水、居陋室,扎根陕北这片热土,抗严寒、战风沙、斗酷暑,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陕煤发展壮大的历史。
一号煤矿是黄陵矿业第一对投产的矿井。已经在这里工作17年的机电矿长符大利是个“煤二代”,谈到30年的发展变化,他感慨道,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职工的下井方式,上世纪90年代采煤工人下井都是靠步行,一般要走10公里,从井下上来后,整个人只能看见牙齿和眼睛,满脸都是黑煤灰,条件特别艰苦。而现在下井职工可以乘车到达作业地点。除此之外,开采方式也与原来大不相同,最初井下没有液压支架,只有普通的单体支柱支护,靠人工开采。现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已经成为全国首家实现智能化开采的矿井。
在创业时期,黄陵矿业一度处于最艰难的发展状况。期间,曾遭遇国家开发银行断贷、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小煤窑越界开采造成透水等状况,资金周转困难,项目面临停缓建。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年下半年,黄陵矿业公司为壮大煤炭生产规模,决定筹资建设二号煤矿。2003年3月,二号煤矿筹建处正式成立,同年6月23日,经黄陵矿业公司多方努力,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黄陵二号煤矿建设立项,并将该项目确定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2003年确保启动的五个项目之一。
2004年,在东西部贸易合作洽谈会上,黄陵矿业公司以资源置换资本,实施强强联合,江苏悦达集团进军煤业,注资二号煤矿。4月29日,由黄陵矿业公司和江苏悦达集团合资组建的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就这样双方携手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十五载,此次合作也被称为苏陕合作的典范。
智能开采常态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进入21世纪,国家宏观经济逐步向好,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实施,国内煤炭需求强劲增长,涅槃中重生的黄陵矿业抓住国民经济复苏的发展机遇,完成了一号煤矿年产100万吨阶段性达产验收,结束了矿区长达12年的建设历程。
随后,二号煤矿和煤矸石发电厂相继开工,铁路运输技能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成为了当时运输能力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煤炭铁路运输专用线。黄陵矿区实现了由基本建设向生产经营转型,煤、电、路、化一体化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
2008年开始,黄陵矿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立了以煤炭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年产800万吨的二号煤矿于2009年建成达产,黄陵煤化工公司于2013年全面建成,2×300MW煤矸石发电项目于2015年正式投运,1亿块粉煤灰蒸压制砖厂、100万吨生态水泥等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打造出煤、化、电、路、建筑建材、生态果蔬六大产业板块,实现了由一煤独
大向煤与非煤产业平分秋色的新型能源化工企业转型。
现在,人工铁锤挖煤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过去井下人拉小车运煤也被信息化皮带运输机所替代。2014年,黄陵矿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首套国产装备智能化无人化开采技术,填补了国内煤炭开采的多项历史空白,使无人化采煤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号煤矿矿长薛国华告诉记者:“原来采煤一个工作面至少得9个人,现在只需2个人,而目前这2个人只负责巡视和设备维护。”在一号煤矿调度室,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设备运行情况,割煤、推溜、移架、运输等各项生产程序,企业职工可以在监控室里,远程操控采煤机,轻松又安全。一号煤矿的发展为黄陵矿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黄陵矿业公司所属四对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智能化开采技术达到薄、中、厚煤层全覆盖,“站稳了”行业技术领先的高地。通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措施,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保证企业安全发展。黄陵矿业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单位以及中国工业大奖、陕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开煤电联产双翼蓄力二次腾飞
2018年,黄陵矿业公司抢抓煤炭市场机遇,深化改革全面发力,业绩指标强势增长,全年煤炭产销1550万吨,发电33亿度,铁路运量1050万吨,营业收入107亿元,实现利润超46亿元,上缴税费28.6亿元,多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黄陵矿业人多年追求的产值百亿、智能化生产全覆盖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如此良好的发展基础之上,黄陵矿业人有着更宏大的目标。煤矿企业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煤炭资源有限,解决没有产能增量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其他产业下功夫。因此,黄陵矿业提出“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全力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战略目标。
黄陵矿业发展电力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有煤炭资源做支撑,水资源丰富,同时,由于黄陵矿业地处延安老区,为支撑革命老区的发展,国家在电力通道政策方面有着利好政策,未来的黄陵矿业,电力将与煤炭实现“比翼双飞”。
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总经理张代告诉记者,黄陵矿业电厂从2003年开工并在第二年完成建设,2006年二期建设完成,2015年三期电厂正式投产。今年上半年,黄陵矿业电力产业板块在面对电量下滑、电价下调、环保压力加剧等巨大经营压力的情况下,依旧实现了盈利。
黄陵矿业起初成立电厂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煤矿产生的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以防造成环境污染。随着煤矿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也为了抵御单一产业发展的风险,当煤矿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电厂可以支撑企业发展,电厂项目成为企业就地消化煤炭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黄陵矿业在电力板块将做到5055MW,电力将与煤炭并驾齐驱。
2017年以来,黄陵矿业以实施“三做一打造”战略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调整产业产品机构,做实经营成本管理,开展作风转变建设,推行新改革新举措,在经营业绩上跻身“百亿俱乐部”,科技实力上成功实现智能化开采全覆盖,发展质量上引领行业先进,走出了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子,开启了黄陵矿业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新目标、新观念、新作风、新氛围聚合而成的新文化,成为黄陵矿业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员工成长成才的沃土,涌现出了全国劳模曲志欣、“大国工匠”符大利、全国道德模范张红萍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他们都是黄陵矿业璀璨发展星河中最亮的星。
文/李金玲何明伟本报记者张永宁
图/王晓峰
新闻推荐
老君柏○曹锋文/图盛夏时节,适逢周末,天高云淡,惠风和畅。约友文华,去距地五公里的黄陵县川庄村,拜访久仰之古柏...
黄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黄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