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纷争 大禹究竟“家”在何方
4月5日,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隆重举行,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黄帝陵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两天之后,“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也举行了盛大的祭拜黄帝的拜祖大典。祭拜黄帝的问题再次成为网络热点。
事实上,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越来越热,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来描述这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就连大禹故里都有四川、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多个地方在争。有学者指出,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利益的博弈。
一份名单让网友不淡定了
两年前,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公布了一份“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其中包括了不同时期大家所熟知的10位人物,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看到这一份名单时,网友们不能淡定了。
“小学读书时,一直以为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长大了才知道有人说大禹是四川人,再后来,又有人说大禹是山东人、安徽人……”网友“热点菌”在一篇网帖中连连感叹,大禹果然是神话般的人物,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还能到处跑着治水,出生地也是谜一般的存在。
在一些研究中,有学者直言,大禹本就属于“带有文化始祖性质的传说人物”。一方面,大禹被看作是贤明的君王,曾带领先民治水;另一方面,在“古史辨派”学者看来,有关大禹的传说故事中有过多神话色彩,历史学家顾颉刚就认为大禹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4月16日,西安文化学者朱平川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称,“无父而生”的故事在古籍中并不鲜见。一般来说,这种“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被认为是母权制社会婚姻形态的结果。也有研究认为,虽然存在母生、父生两种矛盾的说法,但这正反映了当时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真实情况。
在四川很多地方保留着大禹活动的遗迹
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修己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魏晋皇甫谧也在《帝王世家》中注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1979年,国家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工作,调研中发现了原流行于汶川一带的“花灯戏”,剧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唱词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在羌族群众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大禹母亲怀孕的故事。故事称,大禹的母亲修已有一天到石纽山下去打水,看见蓝天上飘着一朵羊角花似的彩云,从云中掉下一颗白玉石头,她好生喜欢。这时有几个村姑前来打水,情急之下修已将其含在嘴里。一不小心便吞到了肚子里,后来她就有了身孕,14个月后生下了大禹。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认为,根据文献和考古佐证,大禹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就出生在西蜀羌乡,也就是《史记》里记载的“兴于西羌,生于石纽”。“石纽,其实就是指石头的扭结。”“大禹究竟降生在哪一块石纽上,至今无法有确切的考证,但一定是在西羌境内,也就是如今的四川阿坝汶川、绵阳北川等地区。”
如今,在大禹故里,依然保留着很多大禹活动的遗迹,也就是“禹穴”。
“大禹故里就在登封”
作为夏姓的始祖,因为治水的缘故,大禹的足迹可谓遍布全国。几乎上古有洪水泛滥的地方,都会留下关于他的传说和遗迹。因此,“大禹故里”之争历代都在上演。
在学术界,登封一说较为流行。“大禹作为黄帝后裔,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都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大禹生活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而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且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常松木认为,登封一说最具说服力。
为了佐证“大禹故里就在登封”的说法,早在4年前,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黄河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在登封承办了一次“登封大禹文化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学者和嘉宾100余人。当地媒体在报道中称,参会专家学者达成了一致共识:登封是大禹故都所在地。登封王城岗遗址为“禹都阳城”所在,经过几十年扎实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辅以大量的文献依据,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启母石、东汉遗存启母阙以及登封祖家庄等地流传至今的大禹传说,仍然沿用的相关地名,是登封为大禹故里的鲜活材料。
大禹的家在鄠邑区三过村
“三过村位于鄠邑区涝店镇,据史料记载,这个村名和大禹治水有关。”4月10日,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董长明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史记·集解》记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如今的西安市鄠邑区一带就是古崇国。《史记》记载:“鲧(gun)仕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摄位,殛(ji,杀死的意思)鲧于羽山,而举其子禹以代。禹痛父罔功,克自勤励,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由此可以推断,三过村是大禹父母的居住地,也就是大禹的家。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一则因为敬业,二则吸取他父亲的教训,如果无功也会被舜帝杀掉。
清康熙《户县志》《关中胜迹图》、清乾隆《户县新志》、民国《重修户县志》均记载三过村为“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地方。《户县乡土志》引古籍说:禹治丰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禹一心为公,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家看看临产和产后的妻子,后世将此传为千古美谈。“禹的家便在此村,得名‘三过村’。”董长明告诉记者,在三过村东原有禹王庙一座,是百姓为纪念大禹治水,期盼年年风调雨顺而建立的。另外,在紧邻鄠邑区的长安区客省庄村旁的沣河岸边有一座夯土台基,当地人称为“禹绩冢”,传说是百姓为纪念治理沣河水患的大禹后代而修建的衣冠冢。
“名人故里”之争不应只是利益
“为什么名人故里之争越来越热、愈演愈烈?说到底是地方的经济利益在推波助澜。一些地方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则是竞相争抢经济利益。”学者卫民安认为,要制止名人故里之争,关键还在于地方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果不改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想法,名人故里之争就会一直继续下去。最后,真正的名人故里也会被糟蹋得一文不值。
“利用名人故里的招牌,做经济发展的文章,这本身无可厚非,只要不过度消费名人,不过度开发,处理好名人故里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就应该予以支持。但如果为了短期效益,搞过度开发,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之名,行破坏性开发之实,才是要予以坚决反对的。”卫民安说,名人故里之争,可争议,却不应该演化为地区间甚至地方政府间的争夺。即使“争”,也要注重文化价值的保护,不能唯“名”是图、唯“利”是图。要知道,“名人故里”之争,争来的不应只是利益,更有责任。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阳光讯(实习记者韩丹通讯员贺伟)扫黑除恶“大冲刺40天”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黄陵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严格按照县局党委安排部署...
黄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黄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