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山沮水总关情 在祭祀与守护中传承黄帝精神

延安日报 2019-04-03 11:14 大字

《陕西日报》记者 艾永华

桥山青青,古柏森森;祖陵巍巍,赤心绵绵。

3月26日,黄帝陵景区的游人络绎不绝。和往年一样,当桥山的古柏再次抽出嫩绿的新枝之际,清明节便如期而至。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千里迢迢来到桥山怀抱、沮水环绕的黄帝陵,心香一炷,恭敬从礼,谒拜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千百年来,祭拜黄帝陵的活动延绵不断,从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从海内民众到海外游子,亿万炎黄子孙恭祭先祖代代相传,黄帝陵香火延绵不绝。

“黄帝崩,葬桥山。”世世代代的黄陵人肩负着守护黄帝陵的伟大任务。保护黄陵竭诚奉献,虔心祭拜人文初祖,传颂黄帝丰功伟业,成为13万黄陵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顶礼膜拜祭初祖

3月26日下午,黄陵县文化馆内,伴随着古韵悠扬的音律,16名手执琵琶的演员翩翩起舞。“现在排练的舞蹈叫《桥陵情》,这是为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准备的文艺节目。”正在排练舞蹈的黄陵县文化馆副馆长苏玉斌说。

无论是公祭还是民祭黄帝陵活动,都少不了苏玉斌的参与。“每年热烈淳朴的民祭活动,是广大群众追思先祖的盛事。”苏玉斌说,除保持公祭活动中的一些内容外,民祭活动更加突出了民间性,如增加鼓乐队、唢呐队、仪仗队、三牲队等,其内容主要包括“击鼓鸣钟、敬奏祭乐、敬献花篮、敬献祭品、敬上高香、敬奠祭酒、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等。

2006年以来,苏玉斌一直担任民祭轩辕黄帝典礼祭祀乐舞的总导演。“乐舞告祭分‘先民祭祖’‘蚕桑初织’‘顶礼膜拜’三个乐章,以艺术的手法再现几千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劳作场景,表达民众对轩辕黄帝开创华夏文明的敬仰和礼赞。”苏玉斌绘声绘色地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典的规模日益宏大、仪式愈发完备,已成为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开创美好未来的盛大仪式。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陵县由此被誉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

黄陵县阿党镇北村的杨武俊老先生是一名退休干部。他一生潜心研究民间文化,是黄陵县有名的礼宾先生。他对三拜九叩等传统礼仪烂熟于心,曾经担任过10多年重阳民间祭祀轩辕黄帝典礼的司仪。今年86岁高龄的杨老先生虽然听力明显下降,却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从箱底取出身着唐装主持典礼的照片得意地告诉记者:“能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恭读祭文,我这一辈子没白活。”

赤心绵绵守陵人

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的民族圣地,黄帝陵坐落的桥山上生长的古柏群是我国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和最古老的古柏群,也是黄帝陵最珍贵的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8.3万余株生长了千百年的参天古柏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3月27日上午,在黄帝陵第二停车场,记者看到4名护林员向古柏林深处走去。他们行走的地方原本没有路,硬是被这些护林员长年累月生生踩出来一条羊肠小道。

刘军是其中的一名护林员。“这片柏树林生长了几千年,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历朝历代都很重视这里的保护。传说在宋朝,朝廷让三户人家专职看护黄帝陵的树木,还免除了他们的徭役赋税。”刘军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防火、防盗、防病、防虫和防树木老化。”

刘军每天要在山林里巡查8小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尤其是下大雪后,护林员要及时抖落压在树冠上的积雪,防止压断树枝。

今年48岁的刘军在黄帝陵当护林员有13个年头了,他一眼就能看出每棵树木的大概树龄,对桥山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节假日是护林员最忙的时候。“自从当护林员以来,再没有和家人吃过一次年夜饭,觉得很对不起老婆孩子。80多岁的老母亲,几次生病住院我都没能陪护。”刘军说,“尽管当护林员挣钱不多,但我心甘情愿,因为我是黄陵人,能为黄帝守陵、为古柏站岗是我的荣耀。”

痴心一片黄陵情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黄帝陵祭拜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我是讲解员王晶。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有土德之瑞又出生在黄土高原,所以被后人尊称为黄帝……”

3月28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和煦。黄帝陵庄严肃穆。黄帝陵景区讲解员王晶陪着远道而来谒陵的游客缓缓步入轩辕庙,认真地讲述着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和万民敬仰人文初祖的历史传说。

“这是‘挂甲柏’,又名‘将军树’。史书中记载,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率领18万大军北巡朔方凯旋归来,祭拜黄帝。祭拜前,他将自己的盔甲挂在这棵柏树上,以示庄重虔诚,不料盔甲上的铆钉刺破树皮,竟在树干上留下了斑斑甲痕,于是后人便将此树称为挂甲柏……”王晶细致地为游客介绍景区里的每一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自200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王晶一直在黄帝陵景区担任讲解员。近10年来,她为游客讲解了1万余次。看似平凡的工作,王晶却认为很有意义。“2010年秋天,我接待了一批20多位年龄都在90岁以上的老红军来祭拜黄帝陵。他们站在黄帝陵前潸然泪下,感慨地说他们一辈子经历了战争和各种苦难,终于迎来了祖国的和平昌盛,今天有幸来到黄帝陵祭拜我们的祖先,此生无憾!”王晶说,“每当想起那些老红军对先祖的崇敬和对民族的热爱,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自信。作为一名龙乡儿女,为黄帝守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能为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宣传黄帝文化,是我一生的荣幸。”

从古到今,对黄帝陵的隆重祭祀、忠诚守护和弘扬黄帝精神,无疑是中华儿女对轩辕黄帝开创华夏文明最直接的情感表达。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管护措施的实施,使苍翠的古柏群、庄严肃穆的黄帝陵和古朴雄伟的轩辕庙,在交相辉映中更加气势恢宏。

新闻推荐

桥山沮水总关情 在祭祀与守护中传承黄帝精神

本报记者艾永华桥山青青,古柏森森;祖陵巍巍,赤心绵绵。3月26日,黄帝陵景区的游人络绎不绝。和往年一样,当桥山的古柏再次抽出...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