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代有传承人

阳光报 2019-02-19 01:00 大字

阳光讯(记者 史超)黄陵面花,俗称花馍,是流传在黄陵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在民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公祭民祭黄帝时必不可少的祭品。黄陵人离不开面花,每逢节日,他们都会捏出和节日相关,并且具有美好寓意的面花来过节。

腊月二十七,黄陵县统计局干部田小芸一家就在家里捏面花。一块面团在田小芸手里随意地一揉一搓,然后用剪刀、镊子等工具稍微再加工一下,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白猪。这只憨态可掬的大白猪张着大大的嘴巴,背着象征财富和家庭美满幸福的大元宝,让人觉得非常的喜庆。田小芸的婆婆也捏了一个“燕子窝”,栩栩如生的两只大燕子和一只小燕子卧在鸟巢当中,身边还有几颗没有孵化的蛋。她说,燕子窝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田小芸的女儿许嘉琦虽然只有6岁,但也是一位小“面花高手”,小兔子、莲花、小猪、牡丹花这些都是她的拿手好戏。她最为自豪的是前些天为来自西安科技大学的20余名国外留学生与延安市新区二中的200余名学生表演捏面花。

经过一下午的捏制,田小芸家的面花终于上了蒸锅。几十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面花出锅了,田小芸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食用色素,简单调色后为面花上起了色,有了色彩的点缀,面花顿时活灵活现。

田小芸说,面花是年文化的“容器”。过年祭祀要做龙,年三十,家人要带蒸制的“供”来到祖先的坟墓前供献请灵,结束时要带回一部分,家人们便会抢着吃,抢到的人就抢到了福气;要为孩子蒸小兔子、小刺猬等小动物,寓意孩子像动物一样机敏灵活,可爱可亲;为老人蒸寿桃、莲花,寓意老人健康长寿、全家安康。捏食用面花最重要的就是发面的硬度,只有掌握好这一项,蒸出的面花才不会变形;其次,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面花才能捏得活灵活现。捏祭祀用的面花时不用发面,但面里面还要加入防腐剂、甘油以及糯米,为的是让面花长期保存和不开裂。

田小芸做面花已有很多年了,小时候跟母亲学着做,后来拜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传承人赵爱芳为师学艺,专门学习制作技巧。经过长期学习,她的手艺越来越好,去年,她还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计划陕西师范大学(面花)艺术培训班,作品在陕西省女性手工艺品技能大赛上荣获二等奖。她的面花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被相关部门收藏。她告诉记者,每年她都要为黄帝陵公祭仪式捏面花,“九龙朝凤”“双龙戏珠”这些作品连构思带捏制,经常要1个多月的时间,虽然很累,但是她觉得很荣耀。田小芸的面花很受黄陵群众的喜爱,遇到婚丧嫁娶很多人找她做面花,这让她觉得,面花这种习俗已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她有义务将这种习俗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一站式”报销便利患者

医院工作人员正在给当地群众讲解贫困户住院“一站式”报销流程。杜玮文/图1月17日,黄陵县人民医院的护士正在给当地群众讲...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