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干实事 主动作为暖民心 记黄陵县桥山街道办聂洼村第一书记古江波

延安日报 2018-11-22 15:33 大字

?●古江波(左一)向村民了解露地菜收成情况

本报记者 班姣

走进黄陵县桥山街道办聂洼村,美丽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造型别致的村史简介牌、全面硬化的水泥道路、平整开阔的村委会院落、富有古韵的村容装饰……这个昔日的贫困村焕然一新。

2017年9月,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古江波被组织选派到聂洼村扶贫挂职锻炼。2018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聂洼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一年来,他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带领党员和群众将一个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寻良策,聚合力,联动合奏“脱贫曲”

古江波到村的第二天,就一头扎进村子,看地形、看产业、看设施,走进农户家中问收入、问困难、问想法。很快,古江波就对村子的发展提出了思路:转变群众落后观念,增强群众致富信心。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进行“三变”改革,对闲置资源进行改造整合,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打造集休闲锻炼、观光体验、蔬菜种植、瓜果采摘、小吃品尝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县城居民“菜篮子”“花果山”和“后花园”。

为了让规划更科学,古江波邀请省委农办、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旅发委等部门的专家和北京中农国维规划研究院高级策划师,围绕聂洼村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产业培育等进行把脉会诊。随即进一步完善了《聂洼村2017年工作计划》《聂洼村农业产业发展初步方案》《聂洼村2017-2019年追赶超越工作规划》《聂洼村建设规划(2017-2020)》等发展建设规划。

同时,古江波加强村“两委”建设。完善了“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员学习、村“两委”周例会、全体党员月例会等制度;组建了党员产业服务队、矛盾调解队、扶贫帮困队;推行“党员巷道长”,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按照党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料整理、日常事务等工作划分类别,分别落实责任人,并对所有工作明确了时间节点和阶段进度。

建设施,抓产业,紧牵致富“牛鼻子”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漫天飞,污水满地流”,这是聂洼村2017年之前的真实写照。

一年来,古江波积极奔走,努力协调,为聂洼村硬化公路2.5公里、维修3公里,硬化村组巷道3235.15㎡,修砌村组排水渠910米;新建饮水、灌溉设施1处,库容量达到200m3,净化水直接龙头入户,灌溉管网铺设到地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色调、统一标准,对43户群众的房屋、围墙、大门、屋顶进行统一翻新、加固改造,对32户群众的土建窑背进行加固,新建砖混窑背4500㎡;根据照明需求,维修改造路灯10盏,新增路灯16盏;按照无害化户厕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要求,改造重建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28户;新建垃圾台4座,购置垃圾车53辆,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对联村道路、村内巷道、房前屋后、景观节点进行了全方位绿化和美化;建成聂洼村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聂洼村观景台,并在巷道交叉区打造错落有致的小景观,实现了“一路青山绿水、满眼浓郁乡愁”。

第一书记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干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经多次考察学习和调研论证,古江波提出“长短结合、种养并举,因户施策、多业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3月,由合作社牵头,将343亩耕地流转给青岛翔龙公司延安分公司,每亩耕地年均增收500元。在此基础上,又多元化发展其他产业。

发展蔬菜产业。新建小弓棚16座,种植反季节蔬菜;新建40亩“农家无公害蔬菜采摘园”,2018年户均增收3000元。发展苹果产业。对190亩果园进行土地整理并搭建了防雹网,修建花园围墙2600米。提升传统产业。多次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就蔬菜、苹果和杂果生长管理技术对群众进行专题培训。培育新型产业。帮扶3名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蘑菇食用菌,每户年均分红2000元;帮扶1名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年均分红2000元;帮扶2名贫困户发展蛋鸡养殖200只,户均年增收5000元;帮扶4名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30余头,户均年增收7000元;与安康市石泉县“正兴有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将种植黄花菜100亩。壮大特色产业。鼓励群众依靠传统食品加工优势,发展绿色健康放心特色小吃。目前,馒头加工户日售馒头1000个,日盈利300余元。探索庭院经济。发动群众结合自身特长,充分利用自家庭院,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花卉种植等产业,2018年户均增收500元。除此之外,古江波又协调专岗,安置就业8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争取劳务输出8人,年人均增收30000元。

搞特色,求突破,鼓起集体“钱袋子”

在聂洼村豆腐加工坊里,古江波盯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豆腐,嘴里叨咕着:一天销700斤,一斤卖2元到2.5元,一斤黄豆能做2.5斤到3斤豆腐,一斤黄豆2.3元,加上人员工资、水电费、运送费……一天净利润在700元左右。嗯,这个产业选对了……

建豆腐加工坊,是古江波经过多次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后,为聂洼村谋划的一项集体产业。今年7月份建成标准化豆腐加工厂房7间200㎡,8月份安装调试相关设备,9月底建成投产,以生产绿色健康豆制品为目标,经水务、食药等部门检验,水质、豆腐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豆腐开始生产后,古江波将四支队伍兵分两路,利用一周时间,向黄陵县城街道和社区所有的超市、餐饮店、蔬菜门市、职工餐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在短短的20多天内,聂洼豆腐每天的销量达到700斤。成绩可喜,效益可观,仅此一项一年可为集体增收10万元。

除此之外,古江波多方争取资金和项目,还为村上安装光伏发电15千瓦,年均为集体增收1万元;建起水果采摘园50亩,预计年可为集体增收10万元;建成标准化温室花卉大棚1座,今年9月份投入运营,目前已盈利2万元,年盈利5万元;建起豆芽生产坊1座,拟于近期运营,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一系列的特色产业发展,让聂洼村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收入1万元,2018年可达10万元以上,两年后将达到2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两委”的“腰板”挺直了。

察民情,解民忧,架起干群“连心桥”

在聂洼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各类贫困户共有25户。初到聂洼村,古江波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为他们逐一解决难题。

“挨家挨户摸情况的过程,也是理顺老百姓心气的过程。”古江波的诀窍是走近村民,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抓住每一个机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困难和诉求。

“一聊就半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能耐心听,态度那叫一个好,老百姓怎么磨叽他都不嫌烦,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提起古江波的工作作风,聂洼村党支部书记田晓民打心眼里佩服。

吕玉成是村里的贫困户,和妻子离婚后,留下年幼的女儿,还有年近七旬的父亲,没有产业、不能外出是他贫穷的最大因素。了解到吕玉成的实际情况后,古江波主动联系县城管局,为吕玉成谋得一份倒垃圾的工作,得知林业局需要护林员,又介绍他去护林。同时,还为他争得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算下来,吕玉成一年的收入有四五万元。

“没有古书记就没有这一切。”提起如今的收入,吕玉成直言道。

“五保户”袁耀万有养羊经验,古江波为他买来3只奶羊;看到袁耀万身体状况不好,古江波又联系延大附院的大夫给他看病。

贫困户韩俊峰有77岁的老母亲,还有个不务正业的哥哥,空有一身苦力却不能外出打工。古江波便为他修建了小拱棚1座,发展露地菜2亩,今年仅蔬菜一项收入5000元以上。

蒋中华、刘守菊夫妇因为儿女上学欠下了十几万元的账。9月末,夫妇俩种的谷子丰收了,古江波便帮他们联系销路,甚至自己出高价采购。

在聂洼村,古江波把每一户群众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困难,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扎根农村的深度,决定了民心民情的温度。短短数月,古江波从机关干部转型成了村第一书记;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从被村民质疑,到赢得信任,肤色变黑了,说话嗓门变大了……

如今,全市进入脱贫攻坚决胜年,古江波和所有扶贫队员一样,每个工作日都坚守在村子里,不敢有丝毫懈怠。值得欣慰的是,村里的贫困人口一天天减少,今年的脱贫不存在任何问题。

但古江波的目标不仅仅是脱贫,而是聂洼村致富奔小康。他要做的是和村民一道,通过继续发展壮大产业,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韩保兰:农业种植上瘾帮扶群众也上瘾

金秋十月,在黄陵县隆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韩保兰。她热情朴实、讲一口地道的黄陵方言:“做农业真的会上瘾”,一句话道...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