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政协:在“有的放矢”建言上做足“功课”

各界导报 2018-11-20 01:00 大字

□记者 唐冰 何欣润

每年黄陵县政协全会前20天,县政协委员都会从界别活动微信群里,收到县政协发出的调研通知。

“全会是委员们提交提案最集中的时段,只有经过深入调研,提出的建议才更有可行性。”黄陵县政协副主席杨永泰介绍说,正是依托扎实的调研基础,近年来县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被采纳率逐年攀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

为果业发展鼓与呼

黄陵县是苹果优生区,种植面积达24万多亩,年产苹果30余万吨,是当地8万名果农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7年,郑青武等5名县政协委员在对阿党镇13个村部分果农走访调研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果园防灾减灾的提案》,建议县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对果农安装防雹网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切实减轻果农经济负担。

黄陵县果业管理局在接到委员提案后,当年7月就组织乡镇主管部门、合作社、果农代表等召开座谈会,起草形成了关于加强防雹网建设的意见,出台防雹网建设相关政策,引导群众开展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在今年黄陵县政协全会上,梁勇、张卫青提出了《关于设立我县果园抗灾减灾专项减灾资金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对一部分没有能力搭建防雹网的果农进行一定资金补贴。如今,该县贫困群众搭建果园防雹网都会享受到政府每亩2000元的补贴,非贫困户也能享受到每亩1000元补贴,此举极大提升了果农搭建防雹网的积极性,从防灾层面为果农撑起了保护伞。

对症建言力求实效

结合每次调研主题提前开展学习培训,这已是黄陵县政协坚持多年必做的“功课”,目的就是让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掌握相关政策法规,近距离了解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开展情况,紧扣调研主题“有的放矢”,杜绝说“外行话”。

为了确保委员提出的建议更有新意更具参考价值,近年来,黄陵县政协还坚持把调研视察重点拓展到县外,开拓眼界,拓展思路。杨永泰说:“提建议不能‘闭门造车’,要善于思考和借鉴外地经验,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更有可能被采纳。”

七届县政协履职期间,黄陵县上下正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中。卫生县城到底该怎么建?在一时拿不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时,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与政府部门开展多次专题协商,赴宝鸡市实地了解当地城市管理及建设经验和做法,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具体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及落实,为黄陵县创卫工作一次性通过验收贡献了政协智慧。

聚焦水环境献策

黄帝陵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每年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赶来祭陵。沮水河作为黄陵的母亲河,其保护与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县政府、县政协关注。

2017年,张虎庆委员提交《关于完善新区污水管网的建设》的提案,建议建设排污主管网,保护沮水河不受污染。根据委员建议,提案承办部门县城建局启动立项工作,2017年年底完成了勘察设计招标,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2019年管网建设将竣工。

为了进一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寻找实际工作差距,今年9月上旬,黄陵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县市区考察学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前不久,这次考察活动形成的专题报告已报送县委、县政府。

新闻推荐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委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第一批) 截止2018年10月18日20时,省委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延安市环境信访件35件,现将第

序号1交办问题基本情况受理编号001号的环境信访问题为:黄陵县隆坊镇西寨子村林地烧毁800余亩,毁坏树木16400棵(红叶李3000棵...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