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 延安市推进苹果分拣分选、加快智能选果线建设侧记

延安日报 2018-10-25 15:10 大字

本报记者 叶四青

10月14日10时,黄陵县桥山镇上王岭村的果农呼德荣骑着摩托三轮车,拉着今年摘下的苹果来到了隆坊镇苹果交易中心人工分拣分选现场。“今年的苹果果品格外好,论大小个卖会多挣些钱。”他笑着对记者说。

去年,上王岭村有果农把苹果拉到隆坊镇苹果交易中心分级分价销售卖了个好价钱,今年,虽然距离稍微远了点,呼德荣还是想把苹果拉到这里看看。

在分拣分选现场,五六个妇女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模具检测苹果大小,十分忙碌。墙壁上贴着当天各种规格苹果的销售价:80#以上每斤4.8元,75#至80#每斤3.8元,70#至75#每斤2.6元,70#以下每斤1.5元……

呼德荣细算了一下,虽然自家的苹果长得好,但往年在田间地头卖通货,70#以上的苹果每斤最高只能卖到2.7元到2.8元,一箱苹果30多斤,算下来卖不到100元。今年分选下来,每斤能多卖1元左右,按照已经卖出的苹果的价格,今年自家的6亩果园能卖10多万元。

去年9月成立的黄陵县隆坊镇苹果交易中心位于隆坊镇东环路,总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果商之家、交易服务大厅,进驻了招商果品配套服务企业。“果商之家”是果商办公、果品收购、分拣分选区域,2017年该区域苹果交易量达70余万斤。有了这个场所,果农与果商可直接交易,以前的田间地头卖通货转变为现在的分级分价销售。

和呼德荣一样追着分级分价销售模式跑的,还有延长县安沟镇阿青村果业大户肖宏斌,因为苹果种植管理技术好,他家的苹果普遍个大。去年,肖宏斌听说县上的白家川村工业园区以分级分价收购苹果的消息后,决定把苹果拉到那儿去卖。当时村上的苹果收购价为70#以上的苹果每斤2.5元,按照不分级分拣的价格算,肖宏斌的收入仅为3.75万元。按分级分拣的价格,肖宏斌的苹果卖到了4.8万元,增收1.05万元。

选果能给好苹果选出好价钱,但人工选果的成本较高也让不少果企头疼,大家希望用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实现选果。在政策的支持下,智能选果线登上了舞台。

在黄陵县桥山街道办青和果业合作社,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穿梭在今年5月新建成的4.0智能选果线,运用电子通道分选机和分光仪对果品的糖度和霉心病进行内部检测,用红外线分选果品的色度、形状及外部瑕疵,走上了选果线,意味着苹果完成了走向市场的一道严格检验。

合作社负责人张卫青介绍,为了鼓励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果农全部上分选线,合作社和果农签订高于地头价10%的保价协议,库费、分选价格给予10%优惠,鼓励果农在年底将苹果全部入库(储藏冷库)。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免费分选、免费贮藏,通过分批采收、分拣分选、分级销售,让收益回归果农。

在富县绿平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门口张贴的一张《通知》引起了记者注意:由于今年苹果受灾减产,为缓解农民投资压力,我公司决定用智能选果线为吉子现辖区内果农免费进行苹果分选。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平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今年起,拥有了1条年分选加工能力达1.5万吨的智能选果线,每小时可分选果品5吨至8吨。据绿平果业负责人张录平介绍,2017年为公司包扶的204户贫困户实行了免费分选苹果,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推进苹果分拣分选、加快智能选果线建设是延安市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的重要举措。记者在市果业局了解到,根据市上今年5月下发的《延安市2018-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行动规划》,市县农业产业资金优先用于苹果产业后整理的投入,自2017年8月22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新购置智能选果线的企业(合作社、大户),分别按购置发票价格的30%予以奖补,新增的一年以上的银行贷款,由县区政府或财政部门出具还款承诺书,市县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继续予以优先担保,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予以贴息60%和40%(贴息期限依据贷款合同确定,最长不超过2020年12月31日)。

在政策的支持下,全市各县区智能选果线如雨后春笋,迅速长成。2018年全市将完成50条智能选果线的建设任务,届时,全市将有56条选果线“走马上任”,为果商和果农智能选果。预计到2020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苹果产量将达400万吨。同时,还将建成苹果智能选果线100条,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新闻推荐

黄陵县苹果产业后整理效果显著

为深入报道延安市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优秀经验和工作成效,10月14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活动第三站——黄陵县。近...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