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总关情 黄陵县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纪实

延安日报 2018-08-28 17:03 大字

●河长制管理公示牌

●店头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刘会斌

清晨的阳光洒向古树参天的黄陵森林公园深山处、安静祥和的黄帝陵景区,掠过荡漾的沮河河畔……如今的黄陵县,处处有美景,处处可闻鸟语花香。在这里,无论你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黄陵县各个乡镇,处处都能聆听到绿色环保的音符。

近年来,黄陵县坚持绿色富县、绿色惠民,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巩固扩大“绿色革命”成果,坚定走“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青山绿水”成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全县始终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体思路,严守生态红线不动摇、不退缩,以提升全县总体环境质量为根本目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以水、大气、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书写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精彩篇章。

清出新景象

在广大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大多通过路面或雨水管直接排入河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5月4日正式建设现已正式运行的阿党镇咀头村污水处理站每天能处理200人的污水处理量,让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有序处置和排放,使得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让村子周围的农户从中受益。经处理后的污水出水达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可回收利用,成为村民的生态用水和农林种植用水,不仅达到节水资源的良好效果,还缓解了当地的缺水难题。

现年55岁的村民老王感慨地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村里,村子里近年来不光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有了污水处理站后,更能保障大家伙的身体健康。”镇上工作人员也常到村里,宣讲水污染治理政策,并帮村民算清经济账、生态账。受益于环境改变的广大村民,纷纷表示“水污染治理是好事,要为子孙后代有个好环境尽一份力。”

店头镇位于黄陵县城以西24公里,是一个以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为主导的工业型城镇。多年来,污水直排污染环境危害着沮河的水质。

店头镇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该厂设计收集店头镇区、黄陵矿区、产业园区的生活污废水。该项目概算投资10392.85万元,选址于张湾村,占地6.67公顷。设计处理规模为近期日处理污水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2万立方米。污水管网已完成一期即镇中心区、张湾新区、中心区连接张湾新区段所有7公里主管网铺设,管网已经全线贯通,累计完成投资约9200万元。该项目已经运行。

阿党镇和店头镇污水处理探索只是黄陵县瞄准水生态“痛点”,治山治水治企治人,打出标本兼治“组合拳”的一个缩影。

黄陵县境内河流属渭河一级支流北洛河水系,主要有沮河、葫芦河、淤泥河、慈乌河和北洛河五条主要县级河流。

“以前河里经常淌着黑水,有时还有臭气,老远都得捂着鼻子走。现在又是清淤又是绿化,河里的水清凌凌的,河岸也干净多了,河道整治的作用太大了!”说起今年以来的河道变化,市民朱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制定了《沮河流域环境综合实施方案》,今年截至目前,县级河长对县境内各条河流共巡河118次。巡河途中对沮河沿线各洗煤厂、涉煤企业进行督查,对各企业、煤矿污水乱排乱放。洗煤厂煤渣满天飞等问题提出煤不见天、轮胎洗澡等要求。镇级河长每周最少巡河3次,排查辖区内河岸保洁、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影响水体环境问题,督查落实巡河员、保洁员履职情况。

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今年以来,累计投入人力21200余人次,投入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1230余台次,对河道清淤疏浚,全面清理河岸河道的垃圾、漂浮物、淤泥等杂物26800余方。建设河道围栏2千米。水质监测设置全部到位,共计14处水质监测点,每周取水化验,及时掌握各河段水质动态。

县水资局、环保局、城管局在“拉网式”排查,关停洗车台32处,取缔沿河洗车台10处,针对排污口,采取临时收集措施的有49处,封堵15处,因居民搬迁废气排污口7处,已建污水处理站的24处,在建污水处理站8处。截至6月底,县河长办与环保部门联合下发了限期整改督办函130余份,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人员380余人次,处罚款项70余万元,查封违法企业6家,移交公安机关2起,有效震慑和打击了水环境违法行为。

河长制在黄陵生根、发芽、绽放,成为河湖水系治理的重要抓手,让黄陵的每一条河流回归、蜕变、升华,并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临河而居的百姓。

“以前没人管,大家你扔我也扔。现在有河长监管,有巡查员巡视,保洁员每天下河打捞垃圾,大家也不好意思再乱扔杂物乱排污水了。”这是黄陵县一个村级河道边村民李伟的认识变化。

蓝出新天地

“以前供暖期一开始,我的哮喘病就会发作。”市民梁平说,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各大锅炉纷纷烧起来后产生烟尘,周边天空上笼罩着灰蒙蒙的一圈尘雾,这灰色的记忆让他痛苦不堪,也让他成为医院的常客。

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黄陵县政府刮骨疗毒,坚决关闭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涉煤企业累计投入治理资金5600余万元,下发各类督办函90余份,查封、取缔沮河沿线堆煤点21家,注销砖厂采矿许可证7家,处罚落实环保措施不到位洗煤厂14家。逐步规范了排污设备、完善了降尘设施,实现了让煤不见天、让轮胎洗澡、让环境更清洁。

目前,黄陵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1天。

“这些年,黄陵的天空越来越蓝,白云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清新……”在环保战线工作了10年的“环保女兵”陈圆圆说起邯郸大气的新变化,喜上眉梢。

“老板,你觉得这个煤改气怎么样?”在一次督查中,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和黎明街一个煤改气的商户聊天。该商户站在厨房里,看着店里的新燃气炉,笑着说:“原来用煤炉时,灶台上老是盖着一层灰,煤炉还需要经常修理,燃气炉干净方便,用着舒心。”

曾靠山吃山。黄陵小城店头,曾拥有多家煤矿,但滚滚财富的代价,是空气的滚滚烟尘。

记者走进黄陵县双龙宇能选煤有限公司,洒水车来来往往、洗车台给车胎洗澡、防尘网干净整齐、两个封闭式储煤仓矗立在蓝天下……

虽然已经过了供热的时节,但县医院供热站站长李永红也并没有闲着,调试设备,排除故障,“2017年拆除了4台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换上了先进的设备,你瞧瞧,连白气都看不见。”说起设备的好处李永红深有感触。

打响蓝天保卫战,黄陵县深入开展各镇(办)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扩大城区大气污染治理范围,拓展覆盖了10个城中村,对10个村1607户实施煤改气。目前,前期调研、实施方案已基本成熟,计划争取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天然气入户工作,力争尽快实现城区天然气管网覆盖面积达到70%以上,各镇办天然气覆盖面积达到40%以上。加快开发并应用沼气、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清洁能源,有效减少散煤燃用量。已完成了县医院大桥头供热点煤改气改造,2018年实施阳光、河西供热点煤改气改造推进工业污染源整治进程和污染企业退城入园搬迁进程。加强工业烟尘、粉尘治理,提高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燃料结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城区及人口聚集区燃放烟花爆竹。强力拆改城区燃煤锅炉,对城区47台10蒸吨以下锅炉进行拆改,2017年拆改了19台,2018年计划实施锅炉拆改28台。同时,集中整治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要求其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并安装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严控城市道路、拆迁工地、道路交通、工业生产和施工工地等扬尘污染。加快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率,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倡导文明出行理念。加强化工、汽修等重点行业监管,严格挥发性有机物贮运、使用和处置,严防泄露造成污染。同时,进一步加强饮食行业油烟监管,督促其装置油烟净化设施,防止油烟对大气造成污染。

“空气变好了,蓝天白云多了,再也不用总躲在家里陪孩子玩了。”市民王先生带着女儿在公园游玩,谈起今昔对比,感慨连连,延安市空气质量改善,人们看在眼里,感受在心。

净出新农村

刚下过一场雨,走进店头镇新城村,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楼房院落窗明几净,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杂草枯树、陈年垃圾不见了踪影……这一切,与“垃圾兑换银行”的开通运营密不可分。

“以前大家没有这个意识,都是自扫门前雪,河边倒垃圾、门口倒脏水,各村都是一个样。”店头镇新城村第一书记闫双峰说。

这种情况不仅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而且严重影响村子形象。为了彻底改变现状,该镇“垃圾兑换银行”正式开业。

店头镇“垃圾兑换银行”关村分行自2018年8月份开始运行,按照“户分类、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采取“垃圾兑换银行、积分兑换物品、奖罚并举”的措施,对村组人居环境的改善,群众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探索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在这家35平方米的“银行”里,整齐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对垃圾进行村组内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放置在蓝色垃圾桶;厨余垃圾,放置在绿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放置在红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放置在灰色垃圾桶、村民可将垃圾分类后,存入“垃圾兑换银行”获取相应积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收集,投至专用垃圾桶,待统一收集处理。随后可用相应的积分兑换价值相等的各类商品,若积分不够兑换时,由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累计达到对应积分后可进行兑换,兑换商品,相应积分清除,剩余积分继续登记累计。

每人每天最多积分兑换的次数为3次,避免将垃圾多次分类。积分用正字计,达到兑换标准,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兑换,如兑换则积分清零,如不兑换,则继续累计积分,积分的上限为1200分,达到积分上限时,提醒群众立即兑换,可选择同等价位的商品,不再增加积分。“银行”工作人员还为每一位来兑换的村民发放一本“垃圾兑换银行”关村组分行积分存折,将剩余积分存在卡里,需要时可随时兑换生活用品。

陈银宝,是店头镇“垃圾兑换银行”关村分行的常客,“破铜烂铁、破衣烂服我都捡。”老陈告诉记者,“垃圾银行”的做法很好,开始时自己就在村里的道路上、河道里拾取垃圾,矿泉水瓶子、一次性塑料袋和烟头等都是自己收集的对象。

陈银宝拎着刚兑换的洗洁精开心地说道,“‘垃圾兑换银行\’运营后,不仅让自己有了‘意外收获\’,村民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村容村貌现在焕然一新。”

据了解,店头镇“垃圾兑换银行”关村分行自运行以来,关村分行共专用可回收垃圾500余公斤,处理不可回收垃圾1200公斤,邮寄电池100余节。

“村子就和自己家一样,自己村子形象不好,说出去我也脸上没光。”“看着干净的环境,我们心里也敞快。”……来“垃圾兑换银行”兑换物品的群众纷纷说。

黄陵县全面清理农业面源垃圾。各镇(办)始终坚持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采取回收农膜地膜,集中处理的方法,引导群众使用有机肥,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清理村庄内部、周边支沟支渠各类垃圾、回收农膜地膜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快各村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全县各镇(办)共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6个,建立固定垃圾台302个,新配置垃圾桶2730个,截至目前,已新建垃圾台33处、新增垃圾桶1600余个、新增保洁车1000余台。

绿出新亮点

一棵棵树绿了,一座座山绿了,碧波荡漾的沮河两岸绿了,蜿蜒南北东西的道路两侧也绿了……黄陵的山水间,在这个夏天里,到处是生机盎然、透枝而出的一片片、一行行清新的绿意。

五千年前,黄帝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亲手种下一颗柏树,也就是今天黄帝陵里的“世界第一柏”。

黄陵县林业部门以建设“两富两美”新黄陵为目标,积极造林绿化,今年上半年共计完成各类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1.5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98.3万余株,投资437.8万元。大力倡导适龄公民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上半年累计植树65余万株,平均尽责率93%。

黄土地渴望绿色,黄陵更渴望绿色。10年间,黄陵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54%上升到7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77%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县城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国字号头衔熠熠生辉的荣光之下,激荡的是龙乡人拥抱生态文明、放飞绿色梦想的万丈豪情。

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完成三北、天保工程造林和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共3.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全面加强古柏防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中熊猫”黑鹳和绿头鸭、秋沙鸭等野生珍禽在沮河成群出现,成为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县野生动物种类已增加到110多种,也成为黑鹳、苍鹭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越冬目的地。

据了解,秋沙鸭、赤麻鸭、绿头鸭、鸳鸯都属候鸟,体态优美、羽色鲜艳、生性机警、活动敏捷,对驻足、栖息的环境要求很高。

2017年,黄陵县环保投入资金12324.89万元。迎难而上、久久为功。黄陵人用勤劳的双手再造秀美山川,并且开始用满山绿色创造财富。

新闻推荐

“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 系列活动座谈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佳)7月31日,“黄陵谒祖祈福中华——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系列活动座谈会在陕西黄陵举行。座谈会总结前...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