閟宫古柏:千载冰霜留劲节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八)

华西都市报 2018-05-13 05:09 大字

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八)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閟(bì)宫,出自《诗经·鲁颂》:“閟官有侐,实实枚枚。”“閟”是闭门的意思,閟宫是神庙的古称,特指周朝始祖姜嫄的旧庙,后来也用于泛指祠堂。在明朝两任蜀王朱申鑿和朱让栩笔下的锦城十景之一的《閟宫古柏》,说的是成都武侯祠的古柏。

唐朝诗人杜甫在《蜀相》中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让森森古柏成为武侯祠的景观标识,此后历代文人墨客都围绕古柏赋诗作文,让武侯祠的古柏蜚声中外。朱申鑿和朱让栩在位时,武侯祠古柏已经存活近1400年,将其作为成都的一大景观,实在是名副其实。

壹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在中国甚至世界的园林寺庙、名胜古迹等,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雄姿傲然。

柏树为什么叫柏树?

有专家研究认为,远古时期,古人崇尚贝壳,因为贝壳呈圆锥形,带有生殖崇拜色彩。柏树树冠长得像贝壳,“柏”与“贝”读音相近,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树叫做贝树,后来演化成柏树。

柏树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北到内蒙古、吉林,南到广东、广西,都有柏树的身影。

柏树为常绿乔木,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尤其在冬天,成为斗寒傲雪、不畏风霜、坚毅挺拔的代表,被称为百木之长。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使得柏树又被赋予了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人文意义。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柏树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是悲哀和哀悼的情感载体,有长寿、永生的象征意义。

古罗马的棺木,通常用柏木制成。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中,有“葬吾于哀柏兮”的句子。

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习惯将柏枝放入死者的灵柩中,把柏树种植在墓地。中国人也喜欢在死者的坟头及坟地栽种柏树,寄托让死者长眠不朽的愿望。

国际上,柏树的学名为Cupressaceae,引申自Zyparissias(赛帕里西亚斯),这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少年的名字。

这个少年平时爱好骑马和狩猎,一次,他在狩猎时,误把一只神鹿射死,伤心得要死。尽管这样,还是要惩罚他。

爱神厄洛斯建议,不用让他死,把他变成柏树,终生陪伴神鹿。少年于是变成了柏树,柏树的名字就从他的名字演变而来,柏树也就成了长寿不朽的象征。

实际上,柏树的寿命的确很长,尤其是与恐龙同时代、有“植物中的中国大熊猫”美誉、被世界林木研究专家组植物学家称为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崖柏,因生长十分缓慢,一年才长0.15毫米,100年也长不到一尺高,以至于民间有“千年松万年柏”的说法。

不仅崖柏寿命如此长,即使一般的柏树,寿命也长得吓人,非其他树木可比。

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有80000多株古柏,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柏林。在黄帝陵院内,有一株据称是轩辕黄帝亲手栽植的古柏,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树冠覆盖面积近200平方米。

这株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父”的古柏,历经5000多年风霜,至今仍干壮体美、枝叶繁茂。

六朝古都北京,在很多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地,也有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

据统计,北京古柏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5000株以上,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朝,最早的是唐朝。

北京古柏以明柏最多,明朝永乐、嘉靖年间,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坛庙,这些坛庙里种植了很多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

徐悲鸿曾以北京古柏画过多幅国画,在题记上写道:“北京为世界上古树最多之都会,尤多辽、金、元、明以来之古柏。盘根错节,苍翠弥天,斧斤所赦,历劫不磨。满京城洋洋大观的古树,的确是京城的一大特色。”

此外,在山西太原市的晋祠有周柏、河南嵩山市嵩阳书院有大将军柏、二将军柏等,这些古柏也有3000多年的树龄。

孔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因他崇尚松柏,他的老家山东曲阜市的孔陵、孔林和孔庙院内,至今古柏林立。

在四川,古柏更是比比皆是。如大邑县鹤鸣山道观有一株三丰古柏,相传是明朝初期,云游到鹤鸣山的张三丰所植。

在剑阁县为中心的翠云廊,3条蜿蜒300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仅剑阁境内就有7886株。

因这些柏树传说是三国时张飞号召人民栽植的,故名张飞柏,民间又叫皇柏。

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寿星比例超过世界级长寿之乡巴马,据说与这里种植的大量柏树有关。

明末清初,四川曾爆发过3次瘟疫,惟独这里因受柏林保护而安然无恙。当地人视柏树为命根子,连年种植,岁岁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有“门前不能栽柏树”的说法。在传统的风水说中,柏树是阴宅树种,不适宜栽植在阳宅门前,所以大多种植在山上、墓地或公共场所的寺院。

贰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我们再来说说成都武侯祠的古柏,这可是一段很坎坷曲折的历史。

如今,到成都武侯祠游览的人会发现,武侯祠内外有很多柏树,其茂密程度也称得上是“柏森森”,但柏树树干普遍不是很大,难当古柏之誉。

事实的确如此。当年杜甫甚至明朝两任蜀王笔下的古柏,早已不在了,甚至连清朝时栽植的柏树,也所剩无几了。

蜀汉章武3年(223)四月,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逝。五月,诸葛亮等奉刘备的梓宫(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回成都,八月,安葬在成都南郊的惠陵。

据说,刘备在遗诏安排后事说,他的丧事要按西汉文帝刘恒那样办——刘恒的霸陵“不起坟”,只在墓上“稠种柏树”。

安葬好刘备后,诸葛亮和群臣按照刘备的嘱咐,在惠陵种植了许多柏树,以示缅怀。

诸葛亮真的在后来被称为武侯祠的这里种植了柏树吗?多种文献记载,诸葛亮的确亲手种植了柏树。

唐朝人卢求在《成都记》中记载:“人云(古柏)诸葛手植。”

北宋名臣田况在皇祐元年(1049)出任成都府知府,曾见到过古柏,他在《儒林公议》中说:“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

尽管武侯祠有数株古柏,但结合文献记载和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被吟咏的武侯祠古柏,应该是在武侯祠门前的两株柏树。

北宋名臣赵抃在《成都古今记》中说:“武侯庙前有双文柏,古峭可爱。”双文柏,即两株纹理鲜明的柏树。

到了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流寓到成都的杜甫去武侯祠游览时,见到了这两株有着500多年树龄的古柏。

杜甫似乎非常敬仰诸葛亮,他咏赞诸葛亮的诗篇有《蜀相》《武侯庙》《八阵图》《诸葛庙》《古柏行》《阁夜》《咏怀古迹五首》之五、《夔州歌十绝句》《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等18首。

其中,在《蜀相》《古柏行》《夔州歌十绝句》中,他都写到了武侯祠的古柏。

在《蜀相》中,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古柏行》中有“孔明庙前有老柏”;《夔州歌十绝句》中有“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杜甫见到的古柏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柏森森”仅仅只是一个笼统的整体印象,不足以说明问题。幸好,他在长诗《古柏行》中有很具体而形象的描写,得以让今人凭诗怀想。

“柯如青铜根如石”,柯即树干,树干的颜色像青铜一样,裸露在外的树根像磐石一样坚固,看来的确是很古老了。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霜皮”是说古柏的树皮像冬天的霜一样洁白;“溜雨”是形容树皮很光滑,雨水落在树皮上哧溜一下就顺着滑了下去。

“围”是古代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一般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起来的长度。

“四十围”是指树干的围度,无论哪种测量标准,显然有些夸张了。“黛色参天二千尺”也是夸张,说青黑色的古柏朝天耸立有2000尺。这是文学意义上的夸张,正如李白“白发三千丈”一样。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这是在详细描述古柏的体态,就不用过多解释了。

杜甫写武侯祠突出古柏为“柏森森”,为后世文人墨客咏赞武侯祠提供了思路。

诸多作品中都围绕这3个字做文章,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词语。只要提到这3个字,就会让人想到武侯祠。

杜甫死后80多年,另一个著名诗人李商隐到武侯祠游览,对苍劲挺拔、千姿百态的古柏也赞叹不已,专门写了一首《武侯庙古柏》:“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与李商隐同时代的成都诗人雍陶,也写了一首《武侯庙古柏》:“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

叁香叶苍苍能傲雪,高枝矫矫尚摩空

长庆元年(821),唐穆宗的宰相段文昌请求辞去相位,唐穆宗就任命他为西川节度使。

段文昌到成都上任后,抽空去游览武侯祠,见到两株古柏,激动得不得了,趁着兴致,撰写一篇《诸葛武侯庙古柏文》,并刻石立碑,以示纪念。

这篇文章文辞华丽,感情真挚,被誉为继杜甫之后咏赞武侯祠古柏的又一佳作。田况在皇祐元年(1049)出任成都府知府时,曾见到过这块石碑:“唐相段文昌有诗刻存焉。”

遗憾的是,这块石碑如今已经不在了,幸好文字留存了下来,不长,有必要在这里全文照录下来,一起欣赏:

是草木有异,于草木则灵。武侯祠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含碧太空,散雾虚庭。合抱在于旁枝,骈梢叶之青青。百寻及于半身,蓄风雷之冥冥。攒柯垂阴,分翠间明。忽如虬螭,向空争行。上承翔云,孤鸾时鸣。下荫芳苔,凡草不生。古色天风,苍苍泠泠。曾到灵山,老柏纵横。亦有大者,莫之与京。于惟武侯,佐蜀有程。神其不昏,表此为祯。斯庙斯柏,实播芳馨。

段文昌详细地描述了古柏的龙形身姿,并把灵山(蓬莱山)的老柏与武侯祠古柏相比较,认为灵山大柏“莫之与京(大)”。虽然文字不乏夸张成分,但能看出当时古柏数量之多,气势不凡。

到了唐末,似乎是应了时事,两株古柏受到虫害侵扰,渐渐凋败枯萎,但没人敢去砍伐。

进入宋朝后,乾德5年(967)农历五月,枯萎的古柏竟然长出了新芽,随即枝叶繁茂,没长出枝叶的枝干如虬螭之状,让人惊叹不已。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成都人范镇在《东斋记事》中,记载了枯柏再生的情况:“武侯庙柏,其色若牙,甚白而光泽。尚复生枝叶,今才十丈许。”

范镇的记载,印证了杜甫在《古柏行》中说古柏是“霜皮”的事实。

北宋文人裴士禹见到古柏时,古柏已经长得更为壮观了。他在《蜀先主庙古柏》中写道:“陵前古柏树,千丈起平地。根大压巨鳌,心虚藏野燧。风动虬龙枝,雷雨随声至。疑是虚空间,神明专拥庇。不尔千万年,突兀无枯瘁。”

南宋文学家、四川新津人任渊在《重修先主武侯庙记》中提到了古柏:“老柏参天,气象甚古,诗人尝为赋之。”

陆游到成都后,经常去武侯祠闲逛,对古柏情有独钟,不仅在诗中写,还收藏了古柏画。

他在《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写了见到古柏的情景:“柏密幽鸟哢。”在茂密的柏树枝叶里,有鸟儿的鸣叫声。

武侯祠的古柏成为当时画家笔下的景致,陆游收藏了一幅《古柏图》,很是喜欢,淳熙6年(1179)还为这幅画题写了跋文,详细说明了古柏的确切位置:“柏在(惠)陵旁(昭烈)庙中忠武侯室之南,所谓‘先主武侯同閟宫者’,与此略无小异。”

可惜的是,陆游收藏的这幅图已经不存于世了。

宋末战乱中,成都被洗劫,遭受重创,处于郊外的武侯祠免于一难,但也衰败不堪,古柏还在。

明朝初,首任蜀王朱椿到成都就藩后,曾去武侯祠游览,“睹閟宫之颓,叹古柏之荒凉。”

经过朱椿的培修,古柏更加茂密了。

肆千载冰霜留劲节,两川风雨长苍鳞

朱申鑿和朱让栩是幸运的,他们在有生之年见到了武侯祠的古柏,并将其列为锦城十景之一。

朱申鑿在《閟宫古柏》中,以写古柏赞诸葛亮的方式,赋予了古柏更深的象征意义。

“明良际遇有遗宫。”明良,指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这里是在说刘备与诸葛亮,两人适逢其遇成为君臣,留下神庙。

“古柏森严入望中。”望中,即视野之中。远远地,森森古柏就映入了眼帘。

“香叶苍苍能傲雪,高枝矫矫尚摩空。”这是描写古柏的情况。

“栋梁国器真堪用,铁石忠心自不同。”看起来是在写古柏,其实是在写诸葛亮有栋梁国器的才干,他对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一片忠心如铁石般与众不同。

“比儗甘棠遗爱在,邦人千载仰仪容。”甘棠即棠梨树,这里是引用《诗经·召南》中《甘棠》诗篇的典故。

西周宗室、大臣姬奭(shì),被封在召(同邵,shào)地,史称召公或召伯。他在巡行中,曾在一株甘棠树下休息议政。

人民怀念他的德行,作《甘棠》诗:“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全诗的意思是说,梨棠啊,枝繁叶茂,不要修剪、砍伐,也不要损毁、折断,因为召伯曾经在树下停留、歇息和住宿。后来,甘棠逐渐成为颂扬官员政德的词语。

儗为通假字,通拟,朱申鑿把古柏比拟为甘棠,也把诸葛亮比拟为召伯,他的大爱遗留在人间,千百年来受到当地人的景仰。

朱让栩的《閟宫古柏》,在气势上较朱申鑿的要雄壮一些,但思路是差不多的,主旨是通过写古柏赞颂诸葛亮。

由于古柏已经存活1000多年,人们逐渐把它神化起来。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诸葛亮庙中大柏,相传是蜀世所植,故人多采其叶以作药,味甚甘香,异常柏也。”千年的古柏似乎有了灵气,叶子成为能治百病的良药了。

清朝写野史逸闻的《游梁杂钞》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古柏的传说。

嘉靖年间,奉命修建乾清宫的官员冯清,到四川寻找大木材。

找来找去,冯清认为武侯祠的古柏是最佳选择。他用斧头削去古柏的树皮,用红笔写下“第一号”3个字,做个记号。

不久,他带了成百上千人来砍树。刚准备动手,忽然飞来无数乌鸦,乌鸦绕着古柏飞来飞去,鸣叫不已,还去啄要砍树的人面目。

地方官员趁机劝阻冯清不要砍伐古柏,冯清看到这个异象,也不敢坚持砍树,只好作罢。

“第一号”3个字自然要清理掉,但无论怎么清洗都没法去除,因为这3个字已经深入古柏的肌理了。

或许是这次伤害较深,或许是树龄已久,古柏再次枯萎了。

明朝中后期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万历16年(1588)后曾入川为官。他在《入蜀记》中写到,他慕名前去武侯祠拜谒,发现古柏不在了。问守祠人,回答说已经枯死很久了。

朱让栩是在嘉靖26年(1547)去世的,他在《閟宫古柏》最后写道:“凋零不是涪江树,培植殷勤更有人。”其实已经透露古柏开始凋零了,但仍对古柏继续活下去充满希望,因为有人看护、培植。

但他没料到的是,他死后不久,古柏就枯死了,而且被砍伐了。他和祖父朱申鑿笔下的閟宫古柏景致,也就只存在于文字记载中了。

伍凋零不是涪江树,培植殷勤更有人

明末数十年战乱,武侯祠等庙宇全数被毁,其他古柏也难逃厄运。清朝定鼎后,成都进入修复时期。

据道光9年(1892)的武侯祠《庙志》记载,康熙10-11年(1671-1672),四川布政使宋可发主持了重建武侯祠庙的工作,在废墟上改建原有的格局,把祠庙改为刘备、诸葛亮君臣合庙,即一庙两殿,从而构成了如今武侯祠的大致规模。

这一次重建,还在武侯祠前殿补种柏树,最终成材11株。

乾隆39年(1774),守祠的主持道人唐复雄又在殿后补种柏树,成材19株。

乾隆53年(1788),主持道人徐本衷在殿前补种77株柏树,陵庙大门内补种8株,最终一共成材10株。徐本衷还把庙后墙外的空地开辟为林园,补种了100株柏树。

道光6年(1826),四川布政使董淳主持培修惠陵,并在围墙内补种了20多株柏树。

从康熙年间到道光年间,经过数次补种柏树,武侯祠的柏树有50多株成材,基本上重现了“柏森森”的景致。

1947年,时任西康省主席、国民党24军军长的刘文辉,派出一个警卫团在武侯祠驻防。

1949年,刘文辉与邓锡侯、潘文华联合发表起义声明。1949年12月12日,胡宗南的一支部队围攻武侯祠的起义部队,双方激烈交火,枪炮齐鸣,战况惨烈。

这一战,是武侯祠千年来历经兵火之灾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而且直接导致武侯祠庙和园林受到破坏,几十株古柏所剩无几。

1981年7月中旬,成都爆发特大洪水,洪水冲进武侯祠,导致本来就少的古柏遭受灭顶之灾。

幸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武侯祠就不断补种柏树,如今较大的柏树,都是当时栽种的。

据统计,如今武侯祠有柴柏、文武柏200多株,长势良好,郁郁葱葱,颇有“柏森森”的韵致。

朱让栩“凋零不是涪江树,培植殷勤更有人”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新闻推荐

拒付35户果款487万女老板被判五年半

华商报延安讯(记者祁铭)拒付35户果农487万余元果款,黄陵县女子田某因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半,并处罚金5万元。2016年9月,田某先后在富县牛武镇柳塬村、桃家庄村收购苹果后,因未付果...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