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地生金 甘泉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纪实

延安日报 2022-03-29 10:12 大字

?● 收割(资料图片)

?● 周万利新栽的枣树已经发芽

?● 道镇东沟村的养殖户在喂牛

?● 下寺湾镇闫家沟村的菜农正在打掐黄瓜叶

?●收购的蔬菜销往各地

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范筱霞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初春时节,行走在甘泉县的乡间沃野,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一块块田地蔚为壮观,一张张笑脸其乐融融,一幅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甘泉大地徐徐展开。

仓廪实则百业兴。近年来,甘泉县农业农村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兴主业、补链条、抓龙头、提质效、创品牌”的思路,扎实抓好产业建设,奋力谱写甘泉新时代“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2021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824元,真正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

打好特色牌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刚过,在甘泉县桥镇乡新庄科村党支部会议室里,村干部和20余名党员们围坐在一起,商量着2022年村子发展的新规划。

“去年因为受疫情的影响,我的大棚蔬菜没希望了,没想到村‘两委’干部们不是帮我在网上卖货,就是帮我联系菜贩,收入比往年还多了一万多块钱。今年从上市到现在又卖了快两万元。”新庄科村村民刘小梅拿着刚卖完菜的钱激动地说。

“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不能让群众的小乳瓜烂到棚里,所以,我联系菜贩,帮助他们把小乳瓜卖了。今年,自小乳瓜上市后不久,菜贩就从微信上询问小乳瓜数量有多少,现在我们已经和菜贩形成了产业链,群众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的。”新庄科村第一书记白涛胸有成竹地说。

除了刘小梅,受益的还有刘大平,之前多年来,他一直外出打工挣钱,不仅离家远,而且外地务工花销大,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白涛积极联系到他,耐心讲解村上的好政策,又为他联系好了大棚,刘大平信心满满地回到了村上。

“我作为一名党员,有义务起到带头作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干,没想到一年下来除过开支还能攒3万多元,我信心更足了,现在说什么我也不出去打工了。”村民刘大平笑着说。

新庄科村村民多年来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务工、养殖。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新庄科村开设“学思堂志愿服务活动”,开放农家书屋,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开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集中学习“学习强国”APP等方式,促使村民学习科技实用技术知识。目前,村上已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44座、弓棚10座、香菇棚4座,棚均收入5万余元。

据了解,目前,桥镇乡桥镇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蔬菜67座、弓棚70座,每年光是大棚种植产业收入就达440余万元。桥镇村结合自身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在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大棚温室种植产业的同时,从大棚建设、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不仅成为大棚种植的“土专家”,更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全镇大棚温室产业正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桥镇乡桥镇村片长郭剑说道:“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按照政策保底、经营增项的产业建设理念,桥镇村先后建成6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有效解决了脱贫户无产业无收入的现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现代科技智能大棚,实现环保、绿色、增效的种植目的,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桥镇村,除了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还积极发展山地苹果、奶山羊养殖、乌鸡养殖、湖羊养殖等,菜、畜、果齐头并进,产业兴旺了,乡亲们致富增收的步子迈得更稳了,一幅农业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正铺展开来。

扶好小农户

走进甘泉县美水街道美水泉村村民周万利的钢架棉被大棚内,他正在给冬枣掐头、铺膜,忙得不亦乐乎。

周万利种植大棚已有30多年,因为技术过硬被评为甘泉第一批职业农民,更被中国人力资源人才技能鉴定中心评为高级农艺师。周万利不仅技术过硬,也敢于技术创新。2013年,他投资27万余元修建了一座钢架棉被无墙体大棚,政府还给他补助1.6万元,支持他发展产业。2014年周万利开始种植西甜瓜,到2015年的时候他便将建棚的钱全部赚了回来。获利的周万利还不满足于此,2018年,经过认真考察,他又开始种植二代冬枣。经过悉心培育,2021年他便又在冬枣这项产业上见利17万余元。

“我的这个棚,由以前的种西甜瓜,到现在的二代冬枣,这几年效益非常可观,大概给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周万利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2019年,美水泉村又开始发展拱棚产业,拱棚主体全部由政府修建,还配备滴灌等基础设施,村民只需种植、精心管护就可以获利。冬枣培育已经初见成效的周万利,又申请了一座1.5亩的大拱棚,再次开始种植西香瓜,2020年收益4万余元,2021年更是收益6万余元,这也创造了甘泉县拱棚单棚效益最高的纪录。

周万利说:“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像我这个大拱棚,都是政府给建的主体,只要你想干、能吃苦,这个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不管是拱棚,还是我的钢架棉被大棚种的二代冬枣,这两年我光这个棚就挣了将近11万元。今年我准备突破25万元。”

“周万利敢想敢干,敢于技术创新,这几年在产业发展上收益相当不错。美水泉村这几年大力发展菜、畜、果产业,村民参与积极性高,做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美水街道办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马正伟说。

甘泉县美水街道美水泉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动菜、畜、果齐头并进,丰富大棚业态。13座新型弓形日光温室、25座大棚、88座弓棚分别发展时令水果、设施蔬菜、高品质葡萄,规范畜牧养殖,督促规模养殖小区加快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稳定粮食产能,保持年玉米播种面积不低于5000亩,塑造苹果新品牌,孙家河1050亩果园2021年全面挂果上市,打响“原味甘泉”高品质山地苹果品牌,让群众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马正伟提到未来的规划说道:“近年来,美水泉村菜、畜、果产业齐头并进,到户产业扎实高效,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下一步我街道办将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在产业建设上瞄准特色种植方向,大力培育冬枣、葡萄、草莓等时令水果采摘,同时紧紧依靠美水泉景区开发,发挥依山傍水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鼓足群众的钱袋子。”

唱好惠农戏

一大早,甘泉县下寺湾镇田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边喜林就早早地来到了村民张丙富的家里,“张丙富在吗?今天不忙,过来看一下,你的桃树今年发展得怎么样?”听见边喜林的声音,张丙富赶忙迎了出来说道:“好着呢,花开得茂盛着呢。”“那就好,好好干,如果发展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及时和咱们村上联系沟通。”

张丙富今年56岁,是2016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因为身体原因,家里缺乏劳动力,再加上看病,生活十分拮据。2017年,田家沟村大力发展大棚产业,村干部在了解了他家情况后,多次鼓励张丙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在政府和技术人员的帮扶下,2019年张丙富下定决心,开始种植日光温室大棚,同年还发展了一座钢架棉被大棚栽植桃树,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第一年就靠大棚蔬菜获利5万余元。

张丙富开心地说:“这几年我的产业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有信心了。”

说起发展产业,张丙富满是感激之情。当时产业起步,政府给他帮了大忙,淳朴的庄稼人,把这份浓浓的恩情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政府对咱们农民的扶持特别大,没有技术,人家给咱们叫来技术员,没钱建大棚,人家给咱们把大棚都建好了,真是很感谢政府。”张丙富说。

现如今,甘泉县下寺湾镇田家沟村按照“提质量、防返贫、净环境”的要求,结合农业产业惠农惠民政策及全村实际,注重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香林寺、田家沟生产道路以工代赈项目资金40万元已经拨付到位,该项目现已实施完毕;建设香林寺、田家沟、贺家坪生产、生活用水项目,共计投入65万元;种植朝天椒160余亩,新建香菇养殖大棚8座,筹建千只湖羊场1个,计划投资120万元;发展山地苹果260亩,建成小型冷库一座。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带动全村55户群众养殖蛋鸡2100只,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整合全村朝天椒、土鸡蛋、香菇、红薯、葡萄等农产品资源,打造香林生态品牌,帮助农民顺利销售农产品。

甘泉县下寺湾镇的组织委员赵园说:“近年来,通过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田家沟村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整体环境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拐沟村无产业,到现在的菜、畜、果齐头并进。同时,我们依托这些产业,在村上还成立了香林生态种养殖合作社,然后通过合作社带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田家沟村的发展会日新月异,致富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甘泉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探索出一条让农民鼓起“钱袋子”的惠民路,农业产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农业品牌效应收获了新提升,经营主体培育实现了新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得到了新发展,农民的生活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坚持防范性、动态监测常态化;二是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积极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四是积极培育各类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建设一批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甘泉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韩永生说。

新闻推荐

美丽宜居刘老庄 记者 王静

●村民在广场锻炼身体迎着初春的暖阳,记者走进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一盏盏崭新的路灯矗立...

甘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