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杆”村的美丽蝶变之路 甘泉县政协驻村包扶纪实

各界导报 2020-12-23 06:39 大字

□ 记者 陈雪

烂杆,陕北方言,意为败落不可收拾。延安市甘泉县道镇府安村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2013年,甘泉县政协包扶府安村后,村子全然是另一番模样。

“以前我们村问题确实很多。”府安村支书郭有才说,村子以前没有产业,村风不良。经过几年来县政协机关的包扶,驻村工作队脚踏实地的工作,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2月,甘泉县政协办干部朱春艳主动请缨,来到府安村成为驻村工作队成员。来到村子后,她进一步摸清了村子的具体情况,与政协机关领导商量,带着群众奔小康。

红薯是府安村村民的传统种植物,但种植分散、规模不大。为此,驻村工作队带着村民们到其他种植区考察,进行品种改良,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从播种、栽培到施肥,甘泉县政协机关先后投入了7万余元。新发展的350亩红薯,发动了有意愿种植的农户80余户,全村33户贫困户全覆盖。今年,红薯亩产达到2000公斤,每公斤3元,亩均增收3500元。

疫情防控期间,府安村共有35万公斤红薯滞销,销售成了大问题,种植户都心急如焚。驻村工作队和机关干部通过多方面寻找销路,联系洛川县和富县商户、延安超市、西安市场,很快解决了群众农产品滞销的困难。

村民罗列娥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以前,她带着孩子无收入。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她种植了2亩红薯,产量4000公斤。在得知罗列娥卖红薯遇到困难后,朱春艳立即联系销售渠道,帮助其销售红薯。

经过大量销售,府安红薯的口碑越来越好。下一步,驻村工作队计划进一步推广新品种种植。为了建立品牌效应,村上还成立了“福安红薯产业合作社”,统一装箱和机械化作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建设。

提质增效兴薯业、提标扩规大棚业是甘泉县政协包扶以来一直确定的产业建设思路。2017年,县政协机关协调建设53座大棚。今年,县政协又协调资金,将原有大棚进行改造,新建发展了大弓棚。如今,占地90亩的101座大弓棚,已经成为府安村的主导产业。

村民路延宏一直坚持种大棚,两棚葡萄是家里的固定产业,他还开始了养猪,13头猪成了他致富的再生动力。今年,府安村已经发展了多户养牛户、养猪户和蛋鸡养殖户,逐步实现产业多样化发展。

“村子变化太大了。”村民何来成说,他在府安村生活了57年,印象中的沟渠被建成了大广场,通往村民家的路也硬化了,到了夏天,路边鲜花绽放,村民们扭着秧歌,一切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据悉,今年以来,甘泉县政协机关协调了近百万资金,完善了村级队部广场改造升级硬化,协调绿化苗木1500余株,动员包村干部对村庄道路、广场、史家湾革命旧址进行绿化,新建了两个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大变样。

在府安村支部院子里,2020年延安市文明村、延安市卫生先进村的荣誉十分醒目。昔日的问题逐步在根治,西延动车穿村而过,村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新闻推荐

秋冬以来最强寒潮雨雪天气来袭 省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

11月20日,延安市甘泉县迎来降雪。本报记者代泽均摄11月20日,延安市甘泉县迎来了降雪。本报记者代泽均摄昨日下午,西...

甘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