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馍里的致富梦 记者 彭琛

延安日报 2020-09-11 06:42 大字

凌晨5点多,在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瓦窑沟村,张国海的蒸馍店里刚出炉的手工馍散发着阵阵麦香,等待第一波客人的到来。

在甘泉县,人们都比较爱吃馍,这几年张国海凭借物美价廉的经营理念,很快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每天能有上百名顾客光顾,日均纯收入300多元。

“顾客们早上6点多就陆陆续续来买馍馍了,我们第一锅要赶在5点半做出来。”张国海一边说,一边把刚出锅的一盘“大馍馍”摆进展示柜。热气升腾起来,玻璃罩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

“前几年在外跑车、打零工,光景过得不好。如今,能让我睡上踏实觉的居然是手里的这些馍馍。”回想以前的苦日子,张国海感慨地说。

家住石门镇海眼沟村的张国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供3个小孩读书,张国海很早就外出打工。“娃娃开家长会、老人住院……家里大小事都顾不上,挣回来的钱有时连娃娃们的伙食费都不够,那时候经常急得半夜睡不着觉。”张国海说。

“家里就靠妻子一个人种大棚,一年的收入可想而知,再加上我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根本忙不过来。”作为家里的长子,张国海不仅要照顾妻儿,还要照料好父母的生活,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2014年,张国海一家被镇政府确定为贫困户。

“当时丈夫在外打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到什么钱。于是,我们就商量着开一个馍馍铺,只要诚心经营,物美价廉,生活肯定会变好的。”张国海的妻子艾玉回忆道。

2018年春节一过,张国海借了一笔启动资金,带着妻子来到甘泉县城,经过几天的准备,他们的手工馍馍店开张了。刚开始没有经验,蒸出的馍馍发黄,根本卖不出去,于是张国海把自己锁在家里每天研究和面、发面以及碱面配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张国海有了自己的蒸手工馍小窍门,馍馍也越蒸越好。

随着回头客越来越多,张国海决定扩大店面,最终在瓦窑沟的后沟里找了一间门面房。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上班族的早餐问题,他又推出了可以夹菜的荷叶馍。如今,他的馍馍不仅得到了街坊邻居的认可,还受到了超市和酒店的青睐。

“做馍馍是个细致活儿,这几年把我的耐心、细心都磨练出来了,以后我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望着一笼笼出锅的馍馍,张国海充满期待。

新闻推荐

种南瓜 助脱贫

近日,甘泉县石门镇梁庄村的“贝贝南瓜”开始上市了。作为新的脱贫致富产业,今年该村共种植15棚“贝贝南瓜”,预计每棚将收入...

甘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