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九平:爱管“闲事”的“草根调解员”
“四娃,这次的交通肇事,陈宝赔偿1.6万元作为你的后继补偿,你看公道着不?”
“公道着了!”
“行!我一会儿把协议写好,你在协议上签字压手印,咱以后谁也不反悔了。”
……
这是2019年8月10日,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九平调解工作室负责人樊九平调解交通事故的一幕。一直以来,他坚守在基层人民调解第一线,凭着“一碗水能端平”的公道和智慧,带领“九平调解室”的调解员“说大事了小事”,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四重四讲”原则和“三心三让”工作法,使桥镇村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出乡”,为乡村平安邻里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5年,年仅17岁的樊九平拜陕北说书艺人张俊功为师,跟随其学习陕北说书。1997年,29岁的他学习说书回乡后,遇到了村民丢牛事件。经多方了解,樊九平得知,安塞一男子在卖牛时,顺手牵走村民朱某的牛。“我们四处打听、调查,终于找到了事主并拿到赔偿。”樊九平说,那是他参与的第一次调解。
2014年当选为桥镇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把心思都用到乡亲们身上,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硬化道路等,办大事说小事,尽心尽力为村民谋发展,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群众的“大事”基本上都有了着落,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越来越多。为此,樊九平决心把自己说书练出来的口才都用在调解矛盾纠纷上。
“调解表面上解决的是‘事’,实际上是调解‘人’,把人说通,事情自然就调解成功了。”樊九平说,小时候经常看见邻里邻居因为种地多一铧少一犁吵架甚至打架,那时我就想,这些事儿也不是什么大事啊,为啥就没个会说话的人把这些个事儿说和说和。利用自己的说书技艺,樊九平巧妙调解了村里土地纠纷、财产纠纷等矛盾,上访人群没了,邻里邻居和睦了,他恍然找到了人生方向,就想一直当个爱管“闲事”的和事佬。
凭借着过人的调解能力,2013年樊九平被司法部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
在樊九平的带领下,桥镇乡陆续涌现出一批“说大事了小事”的基层调解员,2014年,“九平调解室”在桥镇村应运而生并在全乡得到推广。从此,樊九平带领草根调解员们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山沟里、川道里、宅基地里、肇事现场等,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樊主任平时就很热心,常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不怕误工,不计报酬,无偿调解,有时外出调解的交通费、伙食费都自己负担,也不计较当事人的冷言冷语,所以我们一有什么大事小事,第一时间就能想到他。”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村民边明明说。
“鸡毛蒜皮不敢小看,人民调解把优势占。走东家到西家,化解矛盾解疙瘩。化解得邻里和谐紧握手,儿女孝顺老无忧。夫妻复婚重新过,小事化解无大祸。田间地头把道理讲,化解矛盾无上访。人民调解促和谐,民事调解全化解……”
这是樊九平自编的陕北说书,也是他风里雨里化解矛盾纠纷的真实写照。
桥镇乡新庄科村思某与安塞区西河口村民贾某婚后,因家务琐事发生矛盾,贾某经常打骂妻子思某,思某一气之下回到娘家,并向贾某提出离婚,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一天,贾某带着20多人准备到新庄科村“抢人”。樊九平得知后,为防止事态扩大,主动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村干部及双方家属一起调解。经过整整一天的调解,及时化解了这桩婚姻危机,小夫妻俩高高兴兴回了家。
2018年4月20日,桥镇玉芽沟村民刘生东在院子修平房,因为影响到邻居李广成家的出行,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特意请樊九平来调解事端。查看宅基地手续,现场丈量,刘家没有多占,但平房修起后却影响到李家的出行。樊九平从邻里相处之道出发,讲述“六尺巷”的故事,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解决方案。通过耐心沟通,两邻居各退一步,刘生东主动将平房后移5米,作为回报,李广成则给老邻居干两天活帮助修建。“化干戈为玉帛”,这事很快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刘李两家也成为全村邻里相处的典范。
在樊九平热心公道、耐心细心以及不忘初心的调解下,一件件、一桩桩的群众纠纷圆满化解,他早已成为群众心中的“和事佬”。
据了解,截至目前,樊九平和“九平调解室”成功调解了近200件纠纷,占到桥镇乡纠纷总数的92%,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
22年调解路,千家万户送和谐。“我已经当了22年的调解员了,好像干这个事儿还干得有瘾了,现在干得还放不下了。”樊九平说,今后将继续利用自己的说书技艺和乡亲地缘优势,尽己所能,多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办善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靳天龙通讯员薛宜博)9月9日,旅客高女士在乘车前往甘泉北站时,不慎将装有手机及多张信用卡的小包遗落在出租车上。延安...
甘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甘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