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养殖业做大,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记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第一书记侯忠权

延安日报 2019-09-11 12:07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江峰

王家湾村民小组,坐落在陕北高原甘泉县境内,属桥镇乡桥镇村,是洛河流域“柳拐村”的典型,也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9月,市委组织部选派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协调指导科科长侯忠权到桥镇村担任第一书记,侯忠权了解情况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该村脱贫致富。

发展奶山羊养殖

刚到村上,了解情况是第一位,侯忠权遍访全村7个村民小组,充分调查后提出村上的思路,“啃骨头先从最硬的下”,先从王家湾村入手。

针对王家湾没有产业、劳动力匮乏,贫困发生率居高的实际,他带领贫困户多方考察,请专家进行充分研究、风险评估,提出利用村上草木成荫的优势,以入股的形式,发展奶山羊养殖。

要发展奶山羊养殖,要入股,村民没资金、缺技术,经过群策群议,确定了以生产所需要素折价入股的办法。兽医以工资入股、没钱的以土地入股、有劳力的以劳力入股、种草的以草入股、有山羊的以羊入股等8种入股形式,让村民都参与进来。

王家湾村集体经济多年来一直是“零收入”,就以废弃羊场和8亩边角地入股。村民刘生义没钱,就以两个旧羊槽入股。

侯忠权挨家挨户为村民做工作、讲道理,村民们大都响应了侯忠权的号召。

全力当好“羊倌”

村民募集的57000元股金,只够买30只大羊。

着眼于长远,侯忠权个人拿出2万元垫上,给村上买回61只奶山羊。羊进圈后,恰逢秋雨连绵,他就在场子里住了两个月,每天给羊消毒、打针、灌药,有的羊站不起来了,他就端着水盆给羊饮水。有几只羊死了,他亲手解剖羊子,向专家请教,全力当好一个“羊倌”。

羊场里条件简陋,蚊子、跳蚤、苍蝇、蜈蚣、老鼠等经常骚扰,但劳累了一天的他却睡得格外香甜。望着他疲倦的身影,村民康武忠感慨地说:“多少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干部了,真让人心疼。”

在侯忠权的努力下,奶山羊场发展起来了,他积极联系,和奶粉厂签订了长期供应鲜奶协议。他四处奔走,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0万元,村集体产业扶植资金120万元,说服群众入股30余万元,对奶山羊场进行改扩建,为村上建起能容纳500只羊的两座标准化羊舍、一座现代化的挤奶大厅。

在新建成的挤奶大厅里,奶山羊有条不紊地走上自动化挤奶架,整整齐齐排成长队等待工作人员挤奶。

一眨眼工夫,两行整洁透亮的计量瓶内就装满了让人垂涎的鲜奶,整个操作快捷方便,充满现代化气息。另一旁,清洗设备、消毒设备一应俱全,一个容量达3吨的冷储罐里全是刚刚挤出的鲜羊奶。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8年7月13日,合作社终于迎来第一次分红,红利是2017年购买的61只奶山羊2至4月份,鲜奶销售所得。参与分红的是2017年入社的19户股东,户均红利788.5元。村民拓如海一边数钱,一边笑着说:“没有侯科长就没有这个羊场,没有他就没有这么好的事。”

10月17日,第二次分红,共分红利76400元,户均红利373元。刘生义的两个旧羊槽,一个月也有18块钱的分红。

定期分红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大伙儿纷纷感慨:脱了贫、致了富,好日子就在眼前。

2018年,王家湾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村整村退出的目标。目前,王家湾村300多只泌乳羊,每天产鲜奶600多公斤,年产鲜奶120吨左右,每吨按60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72万元,加上羔羊、羊粪销售收入,产值将达到80余万元,除去成本户均红利在2000元左右,村集体将获得红利3万元左右。

随着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带动了全乡143户在册贫困户和64户群众入股了合作社,股东达到了207户,村民高兴地说:“侯科长带领大家,找到了一个共同富裕的好办法,闯出了一条致富兴村的新路子。”

如今,王家湾的人变了,个个精神头十足,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羊场奔,去忙着喂羊,挤羊奶。

提到今后的打算,侯忠权微笑着说:“要把奶山羊养殖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雪地讲话”:鼓舞全军战斗士气和热情

记者在甘泉县周恩来湫沿山遇险处采访8月12日,记者随采访团走进延安市甘泉县,追忆1935年毛泽东同志在甘泉县象鼻子湾村“雪...

甘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