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航宇最新非虚构作品见证路遥“平凡
作家航宇最新非虚构作品见证路遥“平凡的世界”和生命最后的时光
□半岛记者刘鸿亚
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鲜有不知道《平凡的世界》的。《平凡的世界》于1986年12月首次出版,1991年3月,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依然高居畅销书榜首,并被列入高中生必读书目,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中名列前五。
路遥的作品是辉煌震撼的,但实际上,路遥的创作是以殉道式的精神投入,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炼狱般的写作。1992年,42岁的路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航宇是路遥的同乡、同事、朋友,在路遥生命最后的两年,他如亲人般陪伴、照顾路遥,也见证了路遥最后的沉重、抗争和无奈。
在路遥诞辰七十周年之际,航宇用疼痛的文字纪念路遥。讲述了路遥殉道式的写作、神秘的病情、隐秘的内心、固执的写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最后的情感世界等等,在路遥生命最后的六百天里,《路遥的时间》展现了一个丰富的路遥、孤独的路遥和伟大的路遥。
路遥作品的魅力何在?
路遥在文坛掀起的热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他的成名作《人生》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在高中毕业后的出路问题。高中学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已经算不错的学历,但当时的城乡差异和改革环境,使高加林这样一位知识青年的未来十分尴尬,他既融入不进城市又不甘心回到农村务农。
关于青年人的出路、感情世界、精神未来,路遥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答。高加林虽然野心重重,强烈渴望进入城市生活,为了进城工作不惜走后门后来又因被告发回到农村,但在一系列跌宕起伏后他能很快反省自己,最终他决心重新好好生活。高加林的形象兼顾了坚强、韧性和活力,在奔向远大前程的路上,即使狠狠地绊倒也能迅速爬起来。
路遥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是这类强大的主体和蓬勃欲出的生命力。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红与黑》中于连式的底层小人物,他们虽然生活得艰辛,却并不为苦难和痛苦所击倒,他们有西西弗斯的执着,也有斯巴达克的勇气,他们的奋斗让平凡而普通的青年人看到前景和希望,这也许是路遥小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创作时,最初设想的标题是《走向大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标题,与陕北穷苦艰难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迥然不同,路遥试图引领读者走向更远的风景。但路遥的作品离不开黄土高原,这里孕育着独特的文化性格。路遥喜欢洪荒亘古的高原、沟壑纵横的山体、深深扎根黄土的树木以及所有这一切风景铸就的陕北厚重历史,是黄土高原孕育了他宏大的人生理想和辽阔的人生视野,他也将这种难以割舍的黄土文明沁入在了自己的创作中。
《平凡的世界》中依然塑造了内心强大、有着强烈英雄梦的主人公,孙少平在极度饥饿、极度寒冷中仍然不放弃读书,反而更努力拼搏的形象,是路遥笔下所有人物和他自己人生经历的投射。这种坚韧蓬勃的力量使高加林走出高家村,使孙少平走出双水村,也使路遥走出王家堡村成为著名作家。
著名作家高建群曾评价路遥的写作,“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生’,路遥的作品依然不会过时,他的作品中所探讨的是人类永远需要思考‘我想飞得更高’的问题,这是贯穿人类始终的问题。所以每一代青年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
殉道式创作和苦行僧式生活
路遥创作作品不仅以殉道式的精神投入,更是一种苦行僧式炼狱般的写作。很多人了解路遥,都是通过路遥的那部创作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展示了他创作时紧张焦灼的身心状态,“我工作时一天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有时思考或写作特殊紧张之际,即是顾不上抽,手里也要有一支燃烧的烟卷。”
写《人生》时,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路遥“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
不仅如此,据航宇在《路遥的时间》中记述,路遥在创作《早晨从中午开始》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为了保障写作时间和安静的写作环境,路遥交代航宇去招待所给他定了一个房间,并嘱咐航宇不要跟任何人说他的去向。在这个秘密的空间内,路遥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写作劳动中。航宇期间去看他时发现,“哪像是房间,好像刚让土匪打劫过一样,整个屋子乱七八糟,床上地板上,到处是他的稿子,几乎连脚踩的地方都没有。”
作为一个内心十分丰富的作家,路遥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对吃穿极不讲究的人。据航宇记述,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时,路遥仅带了一个帆布挎包,穿得十分朴素,就像一个去赶集的乡下农民。
身为陕北人,路遥钟爱陕北的饭食,扯面片、洋芋擦擦、豆钱钱饭、小米稀饭都是他爱吃的。但是,在路遥的生活中,这些简单的粥饭也是很难吃到的。妻子林达去北京后,作为陕西作协的“单身汉”,路遥每天仅为填饱肚子而填饱肚子。
航宇在文中回忆了让他非常伤心的一幕,有天他回到陕西作协的院子,突然看到饥饿的路遥正在一棵大树下吃“午饭”:路遥的一只手里拿着一张旧报纸,报纸里裹着一个烧饼,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绿皮黄瓜还有一根剥了皮的葱,他就一口干饼一口葱的在作协院子里旁若无人地吃着。那时路遥已经生病,天还下着蒙蒙的细雨,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也不懂得爱惜自己,完全沉浸在思考中,在一旁的航宇既心疼又悲痛。
面对平凡的世界和人生
路遥留给人们的遗憾太多,他自己人生的遗憾也太多。
《路遥的时间》中,航宇讲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奖后的生活,在世人看来,茅奖荣誉让路遥风光无限。按照常人想象,路遥的生活应该是活色生香、名利双收,但事实是,这位作家的生活依旧拮据,父母强制要求他给弟弟九娃安排工作,前来拜访的记者、文学爱好者让他无处可逃、没有时间读书创作,而他自己因写作《平凡的世界》毁坏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与林达的婚姻也亮起红灯……
一方面,路遥是个绝对的生活强者,他像个出色的谋略家,安排着身边的一切。他让航宇帮忙筹措编辑报告文学集,赚生活费;他接受家乡清涧县的邀请荣归故里,回乡为文学爱好者做讲座、看望许久未见的父亲,顺路寻找机会帮弟弟安排工作;为了编辑自己的文集和完成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让航宇帮他安排在招待所的秘密空间创作;为了离婚后女儿远远能够有好的生活环境,他在重病之中亲自安排新家装修的每个细节。时间对于路遥来说太珍贵了,每分每秒他都不能放过。
另一方面,一地鸡毛的日常生活也让路遥在不断地暴露着他的矛盾和脆弱。病倒之后,路遥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独自去了他一直信仰的圣地延安,没想到刚下火车就被送进了医院,自此在病房度过最后的日子;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他不愿让别人了解他的病情,他也拒绝积极治疗,导致他的病情一直恶化。在病中,虽然有很多朋友都来看望了路遥,但与感情最亲密的弟弟王天乐突然失和,使路遥在重病中备受打击,病情一路直下。在最后的日子,路遥还有很多写作计划,他仍然雄心勃勃,渴望病好后能在文学上创作更多辉煌的作品。
在《路遥的时间》中,航宇讲述了作品之外的路遥,真实的路遥,人生中平凡的路遥。他像所有人一样,要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要解决自己不能把控的问题,要面对生死离别,也要面对矛盾脆弱的自己。
新闻推荐
阳光讯(实习记者韩丹)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这是甘泉县桥镇乡自“九平调解室”成立以来的真实写照。这些“草...
甘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