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豆腐干成长记
走进甘泉县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清香的豆汁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娴熟地操作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延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民营企业……众多荣誉的背后,透着创业的艰辛。
公司创始人周重,土生土长的甘泉人,1999年他发现人们把豆腐晒干后做成的下酒菜很受当地群众喜爱,这一潜在的商机被30岁的周重看中,便决定筹建豆腐干加工厂。起初他在县城南边的一个加油站附近租了7间平房,雇了四五个人,连拼带借凑了10万元,买好设备、双青豆原料以及各种调料,开启了“甘泉豆腐干”的“精彩人生”。
抱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周重力争要研发出最具陕北风味的豆制品,白天他在厂里指导生产,晚上就领着工人钻山沟收豆子。为了生产出美味可口的豆腐干,他开始恶补食品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带着自己生产出的豆腐干,拜访当地制作豆腐和豆腐干的老艺人,还多次到上海,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在他的努力下,研发推出的豆腐干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2000年他注册了甘泉八千里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在培育中不断拓宽,八千里豆制品开始持续供不应求之势,2006年到2017年,企业从上海等地引进先进设备,先后改建自动化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两套生产车间产出的鲜豆腐、豆皮、豆腐干每天源源不断供应周边市场。
至此,公司也从一个只有几间平房的加工厂发展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企业,周重也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脚踏实地、富有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的优秀企业家。
在生产车间,看着工人们熟练地一遍遍清洗豆子,周重告诉记者:“要生产出好的豆制产品,关键条件就是水和豆子,我们的产品用的是经过净化的甘泉美水,豆子也是使用我们当地特产双青豆,使我们的产品风味独特,品质尚佳。”
周重发现,双青豆在甘泉县的种植面积不小,但产量不高且品种老化,已不能满足公司的生产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分别引进了双青豆新品种的改良实验、租用耕地试种等,通过努力,2008年至2009年,总投资1890多万元,实施年产1万吨豆制品扩建技改项目,并建成了4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发展的同时,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还向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及投入300多万元,响应“万企帮万村”与贫困户签订豆类种植订单,安排贫困户和家庭低收入群体到企业打工,增加收入。
2017年,公司研发的新产品“萌8”等30多种豆腐干及鲜豆腐系列产品已经远销延安市及周边10多个省市的市场,大力带动了周边农户靠种植双青豆而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八千里系列产品先后被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中小企业名优产品”“陕西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同时,荣获了第1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等。目前,公司已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上海旺欣豆制品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如今,企业日产量达到14吨左右,产品销售辐射延安的各个县区,最远处已经销售到甘肃庆阳,包括榆林定边,每天的产量当天就能销售完。
企业发展之后的周重不忘感恩于社会,他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等每年花费近10余万元。周重也先后被授予“陕西省优秀企业家”“延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相信,只要是能牢牢抓住质量这根主线,我们一定会做大、做强,把甘泉豆腐干做到全国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采访结束时,周重如是说,眉宇间写满了自信。
新闻推荐
薛占海在甘泉县调研时强调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促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刘小艳)4月1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调研甘泉县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
甘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