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执着坚守 育出致富果林 记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何生计
通讯员 范筱霞 本报记者 王爱荣
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的4月是最美最浪漫的时节,2800余亩苹果花迎风展笑,花香四溢,叫人沉醉。如今,这成片的苹果花海,离不开该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何生计9年的执着坚守。
何生计坚韧执着的性格主要来源于他艰苦的童年生活。1983年出生在志丹的何生计,家里兄妹较多,生活贫苦,他3岁的时候跟随家人逃荒到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1999年,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后,他开始外出打工,一年辛苦受累却赚不了多少钱。
在打工的几年里,何生计了解到了苹果产业发展的好前景,经过深思熟虑,他于2010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万事开头难。那时的桥镇村没有一户种苹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不得不做好前期考察工作,于是,他带着疑问走进乡政府说明情况,桥镇村的驻村片长李海玲很高兴他有这个想法,并表示只要他干,就会全力支持。
乡政府的帮助让何生计吃了颗“定心丸”,他把自家所有耕地整理出来,又把周边的地租了些,为了提高土壤肥力,他花了7200元买了40方羊粪,栽上了30亩果树。
果树栽上了,不仅要懂得管理,还要懂得技术。于是,学习果树管理技术成为他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他都在果园里观察果树生长情况,待在果园的时间比待在家的时间都多,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翻书籍或者请教技术员,还在儿子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百度”。
苹果产业作为一项长期产业,挂果慢、见效迟,等待挂果的那五年是何生计家最艰难的五年。
“那个时候,一心想把果园搞好,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果园了,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打工挣钱,是我老婆一有时间就出去打零工,才勉强维持家里的生活开销,是她的理解与支持帮我守护了这片果树林,帮我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何生计感慨地说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他的果园越长越好了,2015年,苹果第一次挂果,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这“第一桶金”的收获使何生计管理果园的劲头更足了,因为这是他执着坚守换来的成果,也是孩子们过上好生活的希望。
逐渐地,他的果园收入从1万元变成了3万元、5万元,就这样逐年增加,乡亲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向他咨询发展苹果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何生计勤学技术,通过苹果致富了,他也乐于分享,动员村民栽果树,积极给大家讲技术、教管理。在他的鼓励下,大多数村民都渐渐地发展起了山地苹果。
他成为村民笑称的“土专家”和一个切切实实的免费技术员。他还经常把如何修枝、如何整形、如何施肥、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果树的管理知识讲给果农听,对于部分学习能力稍弱的乡亲,他都是上门服务。
“这枝不能剪,不要嫌麻烦,应该把它吊下去,今年不要让它挂果太多,最多不要超过4颗,这样就不会影响第二年的生长了……”无论多忙,何生计都认真地给果农答疑解惑。
不知不觉,何生计发展苹果已经有9个年头了,在他的带领下,桥镇村已经发展山地苹果2800余亩,仅挂果的就占800亩。其中,在发展果业的乡亲们中,已经有何计春等3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被甘泉县评为“致富带头人”的何生计,最大的目标就是继续把果园管理好,坚持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产出更优质的苹果,让村里的苹果树变成大家的致富林。
新闻推荐
■《延安日报》的使命还在延续,她仍然是我牵挂的一方田园。在她生日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作为生日礼物,希望她笑纳。看到延安...
甘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