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小学记忆
我是陕北甘泉县下寺湾人。大约1945年左右,我父亲调到关中分区工作,地委在马栏。我和父母亲住在柳林。那时柳林街道很宽,两面都是房屋。政府机关大都在东边,坐东向西,一出后门就是河岸。我和父母亲就住在机关院子里。
柳林小学在街道南边的半坡上,西边是土崖,东边是河。学校很小,只有几间房。我报名时,一个女老师在大门口站着,一看见我,就迎面走上来说:“听说有一个‘公家娃\’来念书。”然后拉着我的手进了办公室。房子很旧,墙是用白土刷的,很粗糙。她顺手给了我一本书,说:“这就是课本”。我记得书的第一、二页全画的是“刀、口、人”,还有大羊小羊。我虽不认识字,但能看懂画。那时一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我个子高,也来得晚,就坐在最后一排。
下课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对我说:“放学后,你先扫地,扫完地以后才能回家,捡到东西要交给老师。”
另一个男娃神气地对我说:“她是班长,官可大啦,咱们都由她管!”放学以后我把书包往前面的讲桌上一放,赶紧扫地,但不知道洒水。待扫完地,教室里尘土飞扬,灰蒙蒙一片。我掸了掸满身灰尘,正要走,一看前面讲桌上放着一个书包,赶紧拿起,急急忙忙跑到老师办公室,交给了老师。然后又回教室取我的书包,准备回家。但找遍了所有的课桌,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又垂头丧气地到老师办公室,对老师说:“我的书包丢了!”老师笑着说:“荒唐鬼,你刚才交来的就是你的书包,以后要细心!”
那时,学生课余玩的主要是打“铁摞”,就是在前面栽一排小石片,然后用另外一个石片去“扫”,谁打倒得多,谁就赢得多。学校南边有从照金流过来的一条河,河的南边是九里坡,属“白区”,敌人有岗哨;北边属“红区”,我们有岗哨。学生放学以后,老师在大门口站着,要看着,让学生端直往柳林街道走,决不准到南边去玩。
不久,胡宗南匪军开始侵犯边区(延安)。组织上让关中分区的家属们往北转移。我们柳林的几家转移到了庙湾,住了三个月,又经过西川,转移到了马栏。在马栏住了10天,以后一直转移到了洛河川与志丹县交界的一个山村里。
一天村里忽然来了一群人,全是学生。我一看,正是那个女教师领着柳林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大转移,路过这里。我认出了他们,他们也认出了我。那个女老师拉着我的手哭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谁也不敢问:你们到哪里去了?
妈妈、阿姨们给他们做了一顿饭,他们吃完就匆匆地走了,再都没见过面。但他们都是耀县娃,革命的“火种”撒在了大西北。
现在柳林街道被水冲掉了一半,成了单面街。机关单位的旧址全被水冲掉了。柳林小学的旧址因扩建公路被拆了多一半,只剩下几间房子了。但一座现代化的新学校在九里坡下拔地而起。(李怀德)
新闻推荐
7月26日,共青团甘泉县委“书香甘泉,阅读青春”主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县中心广场举行,来自山丹丹志愿服务队的10多名志愿者...
甘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