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书记到村上 发展产业带民富 记甘泉县道镇镇坡底村第一书记白泽文
白泽文(左)查看村民大棚西瓜长势
本报记者 李星棋 通讯员 杨晨
2017年8月,白泽文被甘泉县人社局选派到道镇镇坡底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新建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5座、弓棚113棚,协调争取资金21万余元,解决了3个村民小组饮水及党员阵地建设问题。
如今的坡底村,党组织有活力,村民致富热情高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收集民情奠基础
来到村上后,为了融入工作,白泽文坚持吃住在村,利用5天时间走遍了全村的63户贫困户家庭,3个多月累计走访238户农户,召开12次座谈会。通过详细调研,掌握清楚坡底村产业结构、村民家庭收入、贫困户致贫原因等情况,他梳理归类出了3大类12条矛盾和问题,目前10条问题已得到解决。在产业发展方面,他认为,贫困村脱贫关键就是要解决内生动力,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因此,他组织村民推进“玉米改革”,进行产业转型。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就看党支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全村整体工作的推进。针对坡底村党员活动阵地设施落后的现状,白泽文与派出单位及包村单位等多方协调,争取资金5.2万元,对村队部及党员活动室进行了整修和改造,并建起“党建牌”、便民服务中心、“爱心公益超市”等,为村民提供各项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发展产业做支撑
要想脱贫致富一定要有产业做支撑。白泽文根据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扶持办法,结合坡底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发展弓棚蔬菜、西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
坡底村民小组在册贫困户庞买军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个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一家人原先主要靠山地种植玉米和打临工为生。2017年,白泽文多次动员庞买军,为他协调砖、水泥等物资,帮助他建起猪舍。如今,庞买军饲养了25头猪,种植1棚弓棚辣椒。“今年第一茬辣椒能卖4000多块钱。第二茬再种上一些菜还能卖个四五千块钱。还有,我的10多头猪可以收入两万多块钱,再种上几亩白菜、山地西瓜,闲下时间打点临工,今年肯定能过个好光景。”说起未来的生活,庞买军喜滋滋地算起了自家的收入账。
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白泽文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先后召开4次产业落实商讨推进会,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2017年年底,在他的带领下,坡底村建成了15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6棚半钢架弓棚。今年年初,村上又建成97棚全钢架弓棚,争取到3.5万元资金用于弓棚生产水电路改造。
屯里村民小组脱贫户曹芬芳家中有3口人,夫妻俩种植2亩多玉米。2017年,白泽文在村里宣传农业产业政策时发现,曹芬芳在思想上对发展弓棚产业有些抵触。于是,白泽文多次与其沟通,最终曹芬芳同意发展弓棚产业。为了增强她的种植信心,白泽文协调技术员,多次来到村里为曹芬芳进行现场讲解培训。今年6月初,该村的西瓜采摘园开园。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曹芬芳就卖了1000多元。现在每次见到白泽文,曹芬芳总是热情地说:“小白书记,真是太谢谢你了!到我家来,给你尝尝我种的西瓜。”
解决村民烦心事
坡底村是甘泉县有名的白菜、豆角种植大村,但蔬菜的销售渠道一直是个大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白泽文第一时间协调各方力量,与县域内各大超市联系,解决了蔬菜种植大户李有忠、李伟、申忠叶等人的蔬菜销售问题,也带动了其他菜农的种植热情。
来到村上后,白泽文为坡底村争取了5个公益性保洁员岗位,对坡底村的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进行整治;他与社保处和道镇镇民政站协调,为部分因病致贫且儿女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高明清、慕明孝等4户贫困户,办理了居民慢性病申报和临时救助;为已鉴定为慢性病、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贫困户提供代领取免费发放药品、缴纳电费等服务;了解到部分村民夏季生活用水困难,他向县水务局争取到了近20万元的资金,对坡底、焦庄、贺庄二组的水源、主管道等进行了维修;协调县治沟造地办对坡底、屯里、焦庄村的土地进行平整……
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白泽文分类施策,结合“八个一批”的各项扶贫政策,他上户走访宣传相关扶贫政策。截至目前,该村42户通过产业发展脱贫,38人通过就业创业脱贫,7户通过易地搬迁脱贫,1户通过危房改造,58户150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对26人进行教育扶贫,对58人进行健康扶贫和医疗救助,34户60人实行社会保障兜底。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白泽文给自己定的标准。担任于第一书记以来,他有序地推进全村各项工作,让坡底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新闻推荐
走进路遥书院 学习知青故事 甘泉宣传文化系统集中诵读分享《梁家河》
本报讯(通讯员白延香)近日,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在甘泉县各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一波波读书热潮,大家在互相分享读后感之时,也...
甘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