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 富县建立三级综治中心让群众“进一家门办多件事”

延安日报 2020-11-30 05:59 大字

陕西日报记者 陈宏江

在富县,“办事到中心,诉求找中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张家湾镇综治中心,杨家湾村村民张发荣成功办理了小餐馆经营许可证;在张村驿镇综治中心,党家河村村民王中雄顺利办理了双女户大学生一次性奖励;在茶坊街道榆林桥村综治中心,村民李建平和安成怀因为玉米地地界产生的纠纷得以成功解决……

截至目前,富县已建立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级综治中心12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137个,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最多跑一次”便民利民

走进羊泉镇综治中心大厅,左边是便民服务中心,右边是群众诉求受理中心。

“群众到乡镇政府来,一个是办事,一个是诉求,集群众办事、诉求受理为一体的综治中心,满足了群众的需求。”羊泉镇镇长闫晓伟说。

目前,羊泉镇综治中心已成为富县综治中心示范点,形成了“12312”的功能布局:“1”指综治中心,“2”即诉求受理大厅、便民服务大厅,“3”是构建平安建设技防网、便民惠民服务网、网格管理人防网;“12”即配设派出所、交警中队、司法所、市场所等12个办公室,可办理低保申请审批、准生证、营业执照等32项业务。

为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富县搭建起联通县镇村三级的“OA+”政务服务平台,拓展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范围。

“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基层群众可在任何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递交相关申办材料,受理点工作人员将申办材料分类存档并转化为电子材料,通过平台传输至相关办理部门。”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左文平介绍,“办理部门根据内部办理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流转审批。事项办结后,通过网络或快递的方式将办理结果送达群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们村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以前办大小事都得来回跑,现在很多事在镇上综治中心就能办,很方便!”李尧科村村民田建虎高兴地说。

在茶坊街道榆林桥村,村民李建平和安成怀因为玉米地地界的事情,没少闹矛盾。今年5月26日,榆林桥村综治中心启用“两说一联”工作机制,通过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的方式,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前往两家地界现场办公。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困扰两家多年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入户摸排矛盾纠纷、主动上门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了解村民最真实的想法,发现最关键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榆林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斌说。

件件诉求有落实

“针对上周综治中心受理而未能解决的事项,现在我们集中梳理、研究解决,确保尽快办结。”在每周例会上,董小军都会就上周案件办结情况召集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展开专门讨论。

为确保综治中心受理的事项件件有落实,富县建立了综治中心首问负责、跟踪督办、集中研判、限时办结等多项规章制度,将每周一确定为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联系会议日,推行“两查两报一研判”制度,集中研究解决各类问题,使综治中心成为群众答疑解惑、办理事项和诉求受理的主阵地。

“原来每个月去县上送报表就有三四回,现在上传系统就办好了。”羊泉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刚说,“一方面,我们跑腿少了,办事效率高了,群众也就更满意了;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不能立即答复群众的事,经过集中研判后,我们还会前往调查核实,确保桩桩件件有回应能落实。”

富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佰宏说:“综治中心的运行,形成了群众办事或诉求‘跑一次路、进一扇门、见一回面’的闭环路径,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新闻推荐

富县扫黑除恶斗争成绩突出获全省表彰 创新社会治理为全国提供最佳案例

本报讯(记者谷嫦瑜黄建斌实习生苏玥苗)10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新闻发布会...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