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辉:让樱桃塬变成真正的樱桃园

延安日报 2020-04-22 06:16 大字

?●陈朝辉(右二)在示范打坑机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陈振富

2016年,陈朝辉被派到富县北道德乡樱桃塬村担任第一书记。来村之前,他曾以为该村因遍地樱桃园而得名。来村后才知道,村名的来历只是跟塬畔上生长的茂盛的野樱桃树有关。失望的陈朝辉内心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把樱桃塬变成名副其实的樱桃园,为群众增收致富呢?说干就干,从此,他与樱桃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头两年,陈朝辉在村里搞土地增减挂钩,把过去群众住过的破旧院落收回,平整出了土地。他准备把这些土地建成樱桃采摘园,承包给村民,让村民受益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020年初,乡党委把樱桃塬村作为全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的示范点,樱桃园建设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开春后,陈朝辉和村干部四处奔走考察,终于把729棵樱桃树苗从宝鸡拉了回来。

按照规划,这些树苗一部分要栽植到冯家塬村民小组过去的“老窑湾”,另一部分栽到村民王中华和冯东升的果园地里。

“老窑湾”是冯家塬村民小组的老村庄,位于沟畔下方的土湾里,村民们搬迁到塬面上后,以前的土窑洞和院落逐渐破旧坍塌,现如今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已经恢复成耕地。王中华和冯东升的果园管理不精,果树残败,几乎没有收入。而这两家的果园离乡政府驻地只有一里路左右,又在进村路两边,非常适合做采摘园。

“老窑湾”这边的工作很快就做好了,但王中华和冯东升的思想工作却不好做。陈朝辉磨破了嘴皮,终于在3月30日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当天上午,陈朝辉马不停蹄地到地里帮忙放线、测量,确定行距株距。下午又来到“老窑湾”重复上午的工作。到了晚上,又召集村里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开会,安排第二天的栽树活动。谁拉树苗,谁浇水,谁打坑,谁栽树苗……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他睡觉的时候,已是午夜12点多。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大喇叭的音乐响起,村民们开着三轮、拿着铁锨、推着打坑机来到地里,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陈朝辉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指挥挖坑,一会儿指挥浇水,一会儿又动手打坑……经过大半天的“战斗”,17亩地栽上了樱桃树。陈朝辉的裤腿上、鞋上全是土,额头上滚着汗珠,却笑得像个孩子:“这回樱桃塬变成真正的樱桃园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村民的日子会比樱桃还红火。”

新闻推荐

富县检察院“隔空”开展监所检察

本报讯(王延峰记者刘全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延安市富县检察院不断强化对看守所的检察监督,确保防疫、办案两不误。为适应...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