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情深 刘延琳
奶奶家的小院时常真切地出现在我的梦里,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里是我儿时的乐园。
奶奶家就在延安市富县交道塬上的一个小村落——景村。奶奶家住在村子最东头。奶奶家的小院,有我永生难忘的趣事和亲情。
记忆中奶奶家的院子很大。院子外的硷畔上有水桃树、毛桃树。大门口左边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哥哥常带着我们爬到树上去玩,讲故事、吹牛皮。每年秋夏,从带着绿皮的嫩核桃开始,我们就吃呀吃呀,一直吃到核桃真正成熟。
新核桃嫩嫩的,有一股清甜的香气,我最喜欢吃。为了破开核桃壳,哥哥的手总是染得黑黑的,往往要过了秋天,甚至直到冬天才能被“洗白”。
核桃熟的时候,指甲花也开了。春燕姑姑会把果皮砸成浆糊状,与指甲花和在一起染指甲。姑姑偶尔会给我染几个脚指甲,看着脚上一闪一闪的红指甲,我心里每每乐开了花,满院子疯跑。
奶奶喜欢种花,院子里花开鲜艳。院子里还栽着各色果树,葡萄、苹果、桃子、杏子、红枣、梨,样样好吃。那棵“龙眼”葡萄树是最难忘的,冬天的枝藤在黄土的怀抱里沉睡,夏天葡萄藤爬满大半个院子,阳光投射下来,葡萄架下花影斑驳。春天,看着葡萄藤上嫩嫩的芽儿绽出,小小的花蕾绽放,青青的果粒渐渐变成绯红浅紫,红红紫紫的葡萄新鲜甜美。
不知不觉上小学了,我跟着妈妈去了她执教的学校,便不常在奶奶家。爷爷把一串一串剪下来的葡萄藏在窑洞里,等着、盼着我们回去吃,却常常要一直等到春节。
除了葡萄,爷爷种的南瓜脆而坚实,上锅一蒸,金澄澄的冒着热气,清香扑鼻,甜润而细腻。做成瓜面、米面、南瓜饼、南瓜粥,都是陕北人家既寻常又馋人的美食。南瓜收了放在窗台上,是农家小院的秋日盛景。老人家的南瓜子成了亲戚乡邻争相传播的种子,更是我记忆中的美味之选,每次想起来都勾起丝丝乡愁。
过年,是儿时最大的盼望。穿新衣、贴对联、剪窗花、磨豆腐、蒸豆包、杀猪宰羊、炸油糕,还有一种小米面烙制的陕北特色美食“摊黄”,百吃不厌。不知道我在这小院里度过了多少个春节。这里,永远都有着最浓的年味、最醇的亲情。
春节最开心的事,是看妈妈剪窗花。这些红艳艳的窗花给儿时的我们带来无尽欢乐。看着看着,我也就拿起了剪刀,在妈妈的帮助下,上二年级的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幅剪纸作品《牧羊归来》,内心的喜悦无与伦比。
剪纸是延安民间艺术一朵绚丽的山花,凝聚着无数民间艺人的情愫和智慧。妈妈一辈子爱剪纸,退休后更是专注于剪纸。我曾在朋友圈分享过妈妈的剪纸作品,引来朋友们的关注和赞叹。
爷爷很喜欢给我们“讲古”,夏日的繁星下,冬日的火炉边,爷爷讲得妙趣盎然,那些各种历史故事、英雄好汉的传奇,也不知爷爷从哪里听来的,讲得那么真切,那么生动。我们都听得着迷,天天缠着爷爷讲。那些故事无形中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明是非、知善恶的种子。
奶奶是打小就到我们家的“童养媳”。奶奶高大俊俏、爽朗通达、人缘又好。家里虽然不富裕,奶奶却有一副菩萨心肠。常常听她说这个恓惶、那个缺吃少穿,但凡有一点吃的用的,她从来不吝与人分享。
奶奶不识字,却能说出许多的“奶奶语录”,奶奶说:“话是开心的钥匙”,“理越辩越明”。奶奶还说:“为人做事要摸着良心”,“向前的路是黑的,但人人都得向前望,‘抓挖’着朝前走”。“奶奶语录”简单朴素,却充满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子重新规划,家里盖了新房,爷爷奶奶住进了依旧花果满园的新院落。“奶奶家的小院”便渐渐败落。我每次回去都一定要去老院望望,走走,看看。听听风,听听院里流年的窃窃私语。
老院一年年破败下去,再也没有了先前的生机。
奶奶家的小院是在离我远去,却又是在向我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真切。每个人记忆中都有自己的“百草园”,那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家园。在奶奶家的小院里,种花、种菜、栽树。院子里果子满枝头,想吃了,伸手可及,惬意极了!还有那些在葡萄架下、煤油灯前读书的时光,孱弱而倔强地为生命照进了星光点点。
奶奶家的小院,我永远的精神乐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雪)近日,富县茶坊街道柳湾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建立“红袖章”巡逻值守制度,筑起了群防群治严密防线。该...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