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撑起富县产业富民这片天
?矮化密植果园。
?毛驴养殖基地。
?中蜂养殖红红火火。
徐彩玲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富县地处延安市南部,是渭北旱塬与陕北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多年来,富县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始终坚持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多业齐抓共管,形成了“塬面苹果,川道多业”的产业布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兴业致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条件。
智慧果园站在科技最前沿
记者站在羊泉镇郭丰村苹果园内的观景台上,环视四周,果树连接成片,满眼翠绿,昭示着丰收的喜悦。“去年3月,我们建成了100亩智慧果园,实行了自动化管理,一共分了9个片区,每个片区每次喷药20秒就可完成,而且是在手机上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降低了费用。”该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梁宏强告诉记者。
郭丰村共有1500亩果园,已经挂果1400亩,亩均纯收入1.5万元左右,全村193户765人,正常年份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智慧果园实现了可视化管理,机械化操作,采用了全自动喷药、灌溉、病虫害监测、果树生长信息检测等先进设备。农药使用量减少了60%,每亩减少300元,人工成本降低50%,每亩节省1500元。
钳二便民服务中心东太奇园区,是富红农业综合开发公司2014年新建的矮化密植果园。果园面积200亩,引进了烟富十号、金世纪等红富士新品种。该公司负责人孔新昌对记者说,果树除虫使用的是烟叶、烟杆熬制的水,达到了无公害;灌溉采用了滴灌,同时加入可溶性肥料,一次性完成。亩产可以达4500公斤。
记者从富县果业中心了解到,该县地处苹果的优生区,现有果园37.1万亩,年产值可达30亿元,建设智慧果园200亩,新建矮化密植果园1500亩,安装苹果选果线6条,良好农业认证25.2万亩,果区人均收入达1.8万元,实现了生产过程全监测,质量追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
“直罗贡米”品牌响亮
被称为“陕北的小江南”的富县也盛产大米。据说唐朝时期,这里的大米直供皇宫食用。
李小锋是延安绿谷田园食品有限公司经理。他对记者说,富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然而由于劳动强度大,效益低下,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6年,该县开始恢复水稻种植,引进先进的机械,从插秧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投资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2013年,该公司注册了“直罗贡米”商标;2016年,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去年,该公司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销售大米600余吨。
2016年,富县县委、县政府整合各项资金,大力恢复和新建稻田。县农业局班子成员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分区域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收购销售,使水稻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经过近3年的努力,富县已恢复和新建稻田1万亩,年产水稻600万吨。“压缩了玉米面积,调整了种植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农民增收。同时,为依托西川绿色自然资源,打造‘陕北小江南’发展区域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宝森告诉记者。
小中蜂做成大产业
富县森林资源丰富,居住在川道的农民有饲养中蜂的习惯。为此,富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养蜂办,大力发展饲养中蜂产业。
“张村驿镇依托子午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借助县政府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之力,重点打造‘富县中蜂养殖第一镇’。截至目前,该镇发展中蜂7000余箱,养殖户达360户,百箱以上的5户。”张村驿镇副镇长李小保介绍说。
“以前养蜂纯属个人爱好。现在养蜂,是一份事业,而且是村民共同的事业,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富县中蜂联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文斌对记者说。
受父亲的影响,雷文斌早早就开始养殖中蜂,在多次失败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成为养蜂土专家。富县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的扶持政策,让雷文斌看到了希望,他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专心干起了中蜂养殖事业,和时任寺仙镇农业干事的段壮成立了富县中蜂联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如今,该合作社已带动全镇养蜂户106户,其中贫困户12户,有蜂群1700余箱,养殖示范基地3处,每年可产封盖成熟蜜2000多公斤。
“以前自己卖蜂蜜,人家不敢买,觉得是三无产品。自从去年8月加入合作社以来,我家销售了1.5万元的蜂蜜,合作社还把我的基地定为养蜂示范基地!”蜂农王宁刚笑着说,蜂箱有了,技术有了,销售渠道也有了,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据了解,截至目前,富县中蜂养殖量已有3万余箱,中蜂养殖户1018户,其中贫困户344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就是要利用富县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坚持走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路子,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群众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期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合作社和贫困户双赢。”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宝森说。
特色产业前景喜人
在富县牛武镇安子村烤烟种植基地,村民刘德明告诉记者,他家4口人,去年栽了15亩烤烟,收入7万余元。记者采访时,正值烤烟栽种时节,村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碌地栽种烟苗。该镇烟叶收购站站长韩刚告诉记者,富县今年全县栽植烤烟1.3万余亩,比去年增加了近2000亩,每亩平均收入3800余元。
陕西富县蒙驴牧业有限公司2017年入驻富县,在交道镇梁家河村已建成千头毛驴养殖基地,北道德乡湫源北沟毛驴产业园与钳二便民服务中心阿胶及驴奶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该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吸收大量用工,回收庄稼秸秆等增加农民收入,每年又可以为果树提供驴粪,形成驴产业加工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散养户发展毛驴产业。
后整理整出高效益
位于富县茶坊街道办的马坊村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根据当地产业薄弱、农民收入不高的现状,大力发展辣椒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马坊村地处富县川道地带,农民主要种植玉米、烤烟、苹果,收入不高,依靠外出打工过日子。面对现状,如何发展产业,成为村干部考虑的首要问题。这时,吉志超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证,2016年4月注册了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进行辣椒种植和深加工。
该合作社成立后,辣椒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吉志超告诉记者,通过去年小规模的种植和加工,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受客户喜欢。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辣椒投资1200元,按平均亩产1000公斤计算,毛收入3600元,纯收入2400元,如果管理的好,收入会更高。
据了解,富县塬面主要是发展苹果产业,收入较高,川道基本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没有支柱产业,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辣椒种植和深加工,形成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通过农副产品后整理,使小辣椒创出了大效益,为富县川道的产业发展带了好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加工辣子酱只是富县农副产品后整理的一个缩影,苹果、水稻、蜂蜜、毛驴系列产品,均建立了完整的后整理产业链条,使农副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近年来,我们聚焦产业兴旺,塬面按照‘多乡一业’做强苹果产业,川道按照‘一村一品’做优特色产业的思路,不断强优势、抓提升,苹果产业强力做好后整理,特色产业持续扩张规模,在‘扩稻、兴畜、稳烟、增蜂’上下功夫,努力把富县打造成五个产业基地,即:全国优质苹果产业基地、西北地区毛驴产业基地、陕北地区‘水稻、烤烟、中蜂’产业基地,并延伸产业链,使产业培育和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富县副县长许新选说。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成龙)昨日,2019年中国·富县秦直道第五届山地自行车联赛暨民俗嘉年华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比赛将于10月...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