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说一联+”说出治理新变化 陕西富县探索推行“两说一联+”新机制走笔

西部法制报 2019-07-23 00:47 大字

本报记者黄保山刘全亚实习生孙心怡

“‘两说一联’就是好,家家户户平安了。小事大事化解了,百姓没有心病了。干部群众一心了,脱贫致富幸福了。人人鼓起劲头了,小康路上跑开了……”这是记者日前在延安市富县街头采访时,家住茶坊镇58岁的村民马玉山高兴地说的一段顺口溜。

“两说一联(即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和干部联村)”是富县在2014年创新推行的普法便民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赋予“两说一联”普法便民机制的时代内容和精神内涵,探索推行“两说一联+”新模式,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成为富县的共识。

富县创新推行“两说一联+”新模式,即“群众说事”由过去有事群众和部分干部参与扩大到广大群众和全体干部整体参与,采取“畅通渠道说”“明确责任理”“集中民智议”“凝心聚力办”“结果公开评”五个环节进行“说事”;“法官说法”按照“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都说法,相关部门说政策机制,延伸到各行政执法部门都要参与到说法中去,采取“‘七五’普法经常说”“执法人员随时说”“解决问题具体说”三种方式进行“说法”;“干部联村”由过去单一干部联村,延伸到由部门下派的联村干部、第一书记以及乡镇驻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单位包村组和党员干部包农户的工作机制,逐级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

“两说一联+”:基层组织强起来

富县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村组)、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通过说事、说法开展平安建设和普法宣传,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十个没有”平安乡村、家庭创建活动。他们通过召开“群众说事会”,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对支部、党员的承诺进行公开评议,对“问题墙、回音壁”提出的问题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全程参与。村级领导班子和驻村干部凝心聚力,在加强乡村治理、推进平安创建、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二十年前,富县吉子现镇田村村民雷某承包本村的荒地20余亩,并均分给了自己和其余三兄弟栽种苹果树。2017年,因180输电线路途经该地,线路塔建在雷某虎和雷某旺的地块内,共补偿占地款7.3万元后,给原本相安无事的兄弟关系带来挑战。兄弟间因分割征地款问题起了纠纷,镇政府无法发放征地款,致使兄弟四人到处上访、感情破裂。联村法官郑丽先后四次组织召开“说法会”,面对面讲法、背靠背开导,不厌其烦地调解。最终,在村干部和联村法官郑丽的见证下,雷家兄弟四人达成分配协议,雷某领取一半、其余三兄弟领取一半。兄弟四人牵手和解,重续亲情。

项目征地是农村群众的关注点和矛盾的纠结点之一。交道白家村梁家河小组地理条件较差、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是典型的贫困村。通过招商引资,富县县政府和蒙驴公司达成养驴基地建设意向,但在征用土地时,部分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转、搬迁补偿、务工就业等条件。为了使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镇村干部多次组织“群众说事会”,和群众在一起谈问题、提建议、绘远景,最后达成一致意见。2018年6月,该项目顺利落户并开工建设,现已养殖毛驴1000余头,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的形式带动周边23户83人脱贫致富,每年累计雇工5000余人次,有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两说一联+”:家风民风树起来

富县通过“两说一联+”机制,在村上由德高望重、具有较高威信的群众成立“乡贤会”“议事会”,由“议事会”把群众与村级“两委”会联系起来,使村上的难事、大事、乱事都由议事会牵头协商解决。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议事会等作用,移风易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北道德乡缑家庄村的联村干部召集村干部和村子里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多次召开“说事会”,将废弃的宅基地收回,建成了村“德育堂”。通过日常在“德育堂”说事、说法的方式,激活宗祠优良文化,弘扬淳朴的民风和优良的家风。缑某因一直在外工作,家里老房年久失修,不仅影响村容,还存在安全隐患,多次让其拆迁未果。前不久,村里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辈打电话把他叫回来,一块坐在“德育堂”里讲道理、说家风,最后缑某把老房子很快拆除。村里答应,如果以后缑某想要重新建房,可以给他另规划宅基地。

“两说一联+”:村民腰包鼓起来

富县以“两说一联+”机制为平台,加强对农村创新创业、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保障农民工权益。他们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助力脱贫攻坚,加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多元合作,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打造利益共同体。

直罗镇胡家坡村共266户1086口人,耕地1884亩。过去,该村以种植玉米为主,每亩收入只有600元左右,贫困人口多,村里萧条破败,村民们各类矛盾纠纷也非常多。乡村振兴实施后,县委、县政府把水稻种植作为发展川道产业的主要抓手。胡家坡村通过多次召开“群众说事会”,统一了群众种植水稻的思想,并在土地流转中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先后完成了200余亩30万株树苗移植、5座弓棚迁移、1000亩土地流转平整,为恢复稻田奠定了基础。2017年,直罗大米平均价格达到3元1公斤,每亩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种植玉米纯利润一举翻了六翻,率先种水稻的村民收入迅速提高,村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以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为特点的胡家坡1500亩田园综合体已具雏形。如今,大家再也顾不上为鸡毛蒜皮的事争执,贫困户也没有人争着当了,干部、群众在一起都是围绕如何发展胡家坡谈问题、说建议、绘远景。

富县“两说一联+”新模式机制的推行,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提升了干部主动服务为民的动力,推动了更多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2018年,富县整合捆绑各类涉农资金3.3亿元,完成了30个贫困村118公里巷道硬化和48个村组6268户气化工程,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3个、生态乡村34个,积极培树2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两说一联+”的成功做法,在实践中已成为社会治理的好抓手、县域治理的好载体、乡村治理的好模式。

富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孙佰宏深有体会地说:“两说一联机制,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开通了民情‘直通车’。特别是随着‘两说一联+’一系列为民举措的落地,干部不再\‘包打天下’,村民不再等靠要,干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所需所盼的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不仅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也让干部们有了更多的成就感。”

新闻推荐

郭小丽:做幸福的幼教耕耘者

●郭小丽教幼儿学习非洲鼓本报记者贺卓通讯员杨雪从教23年,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把塑造孩子的美好人格作为自己...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