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田园综合体 农旅融合走新路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7-17 05:50 大字

——陕西富县乡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 刘彤

仲夏时节,当记者伴着花香、听着鸟鸣,来到陕西省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时,被眼前千亩稻田里的蛙声、鸭声所吸引,一幅农人们忙碌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田间碧水盈盈,秧苗绿意盎然。在胡家坡村村民赵正富的稻田中,他正光脚踩在湿润的稀泥里,自前向后弓腰插秧。挽起裤腿儿踏进稻田,记者与他攀谈起来。

“虽然种水稻比种玉米辛苦,但是再苦也值得:我是地道的庄稼汉。在种植水稻之前,我家 12 亩地种的都是玉米,收入微薄。去年我试种的8亩水稻收入两万多元,一亩地的收入是玉米的3倍。现在一年就算再忙,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收入对得起付出。”他说。

赵正富弯着腰,将手里的秧苗迅速插入稻田,动作连贯麻利,“当时旱地改稻田的时候,我也犹豫过,毕竟没有种过水稻,收获后卖不出去该咋办?”是县上、镇里、村里干部的加油鼓劲,让赵正富决定“放手一搏”,12亩地留下4亩种玉米,其余都改成了稻田。

赵正富说,因为富硒大米营养价值高、价格好,现在全村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有着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全村稻田都通过了有机认证,生产的稻米口感、品质让购买者竖起了大拇指,根本不愁卖,大家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去年一斤大米的收购价是 3.5元,一亩地产800斤,你算算收益有多少!”

截至目前,胡家坡村已完成1000亩稻田恢复、灌溉渠建设、藕田种植等建设,2018年举行了插秧节、开镰节、冰雪节等大型活动。未来,还将以胡家坡田园综合体为核心区,建设沿葫芦河景观带和沿小河子川河景观带,沿途建设4000亩水稻生产园、直罗镇战役纪念园景区、寨子山景区等,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田园民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总面积1.5万亩。

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富县地处子午岭山脉腹地,森林茂密,河流水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丰沛的水土资源,让这里成为陕北特有的“直罗贡米”原产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富县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有着子午岭好山、葫芦河好水的自然禀赋,富县水稻面积已经超过11000亩,年产量5000吨,涉及农户5500余户,其中贫困户380户,水稻已经成为富县川道地区的特色产业。未来,实现水稻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乡村振兴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富县也是杜甫等历史名人居住过的地方,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富县故事,打造‘塞上小江南\’景致带,实现农旅相融合,是富县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与方向。”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用青春打拼未来 记陕西子午实业总经理李昊泽

●工作中的李昊泽通讯员吴龙迪本报记者樊小帅在富县后街一个名为“子午实业”的小店里,时常闪现着一个年轻小伙的身影...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