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手中“铁饭碗” 带领群众奔富路 记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经理侯锋

延安日报 2019-04-18 11:33 大字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夏蓓蓓

个人档案

侯锋,男,1984年9月出生,2002年入伍,2007年入党,2014年底退伍。在部队期间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三等功等称号。2016年1月,他被分配到富县商务局上班,任莲花池村第一书记。2016年3月,他辞去公职,创办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脱下戎装,砸了“铁饭碗”,创办企业——这是退伍军人侯锋近几年的重要经历。

在富县牛武镇南家岔村上郡肥业的厂房里,机器轰鸣,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侯锋,退役4年的他,身上依然有着军人干练利落的气质。

“现在的瓜果蔬菜大都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吃起来淡然无味,这跟土壤施肥有很大的关系。”侯锋介绍:“有机肥和化肥的区别就是‘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一个固本,一个治标,我做有机肥,就是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2014年,侯锋复员回家,结束了长达12年的军旅生涯,被分配到富县商务局工作,家人也为他感到高兴。可没想到,上班没多久,他就辞去了商务局的公职,亲手“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问起侯锋缘何辞职时,他说:“在包扶工作中发现了农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就想着要改变这个现状。我这个人,干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我觉得无法兼顾商务局的工作,就不敢占着这位置,只能选择辞职。”

任职最后一个月,侯锋把3700元的工资,捐给了他所包扶的莲花池村的贫困户,随即便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创办了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经过多方走访、学习,侯锋解决了生产方向、产品定位等难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高价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利用羊粪、油渣等有机物,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生物菌肥等产品。如今,上郡肥业的产品销到了铜川市榆林市以及洛川、黄陵等县区,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多年部队生活锻造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人有时候会忘了这个陕北汉子侠骨柔肠的一面。

家住安塞区的张生花在侯锋建厂时便来厂里做工,当侯锋听说她早年丧夫,独自一人四处打工以供养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相当窘迫,便将她留了下来,做了工厂的打包工,一年能挣4万元。

“侯总对我们可好了,管吃管住,劳保也有保障,我愿意一直在这干下去。”提起侯锋,张生花满眼感激的泪花。

得人者兴。像张生花一样的情况,厂子里还有3个,主要负责货物的装卸。说起侯锋,厂里人人都竖大拇指,“跟着侯锋干,错不了!”

自打上郡肥业有了效益,侯锋的“学雷锋”热情更是高涨,在厂区办公室,老厂长孙双印拿出一个小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侯锋这几年做的“好事”:2017年,捐赠莲花池村24吨肥、南教场村4吨肥;2017年至2018年,捐赠清泉寺20吨肥;2016至2018年,累计捐赠南家岔村16吨肥……从建厂至今,累计捐赠出价值30余万元的有机肥。

孙双印回忆,2017年8月3日中午,牛武镇四家岔村突然下起了冰雹,侯锋赶忙召集厂内职工并嘱咐道:“村民受灾了,赶紧给村民送肥去,一定要把灾害降到最低!”他的这支救灾队伍最先到达了抢险现场,为烟农吃了一颗“定心丸”。

清泉寺的贫困户邢书明家有玉米6亩,烤烟12亩,每年仅施肥就得1吨,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三年来,上郡肥业每年无偿给我800斤肥,解决了我的大问题。”邢书明握着侯锋的手感激地说。

“老邢,一点点心意,不要放在心上,家里有什么难事了你就直说。”侯锋继续叮嘱,“玉米地喜氮肥,你要适当再补充些氮肥,烤烟地的话就要减量施肥。”

从邢书明家里出来,侯锋又找到了清泉寺的第一书记王琼,“王书记,你给咱把村里贫困户的上学娃娃统计出来,今年我想资助这些娃,不论咋样不能耽误娃娃们读书。”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几年来,侯锋将部队里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到了创办企业中,他的善行义举也在十里八乡传播。

2017年,上郡肥业被富县市场和质量管理局授予“心系群众,扶贫济困”的牌匾,今年2月,侯锋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市杰出民营企业家”。

新闻推荐

延安市政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

本报讯(陈雪记者何欣润)3月26日至4月3日,延安市政协副主席申延生带领人资环委、民主党派以及有关专家,前往延长、延川、黄陵...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