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信访人”康晓延的一天

西北信息报 2018-09-07 01:1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宏科 通讯员 吴龙迪

8月21日的清晨下着蒙蒙细雨,康晓延如往常一样打开信访接待大厅正门,拿起门后的扫帚开始清扫。在信访局工作的23年让他明白,保持信访接待大厅的干净整洁不仅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还能够缓解信访群众的烦躁情绪。

“哎,我们要上访,赶紧叫你们领导出来。”他停下手里的活,回身看到一位身着黑衣的妇人一边收着伞,一边盯着他“吩咐”到。在妇女身边还站着一个年龄稍长的女人和两个男人,正环视着信访接待大厅,似乎是第一次来,对这里的环境充满了陌生感。

康晓延不急不恼,示意他们先坐下,“你们要上访找我就行,我是信访局工作人员,受理信访事项是我的职责,有什么诉求您直说,我们帮您解决。”说着将泡好的热茶递给黑衣妇女。

“不是我有事,是我姐有事。”妇女瞥了他一眼,转手将茶杯塞到身旁女人的手中说到:“姐,有啥委屈你就说,不怕,妹妹给你撑腰。”

原来,女人姓姜,黑衣妇人是她的妹妹,那两个男人则是妹夫和弟弟,他们是为了索赔而来。

8月9日,姜某的丈夫驾驶三轮车给某公司劳务队路某拉运货物时途经茶坊街道骆驼塬村发生单方肇事,致其死亡。姜某认为丈夫是在给别人干活时死亡的,应该获得相应的赔偿,遂索要30万元赔偿款,遭到拒绝后,才找上信访局。

骆驼塬村康晓延也去过几次,知道那里弯多路险,但想知道具体情况还要询问交警大队。关于赔偿,康晓延觉得还需要相关单位一起会商。遂立即启动“四个第一”机制,喊来同事先对姜某诉求进行登记,一边联系茶坊街道办、安监局、水务局、司法局、交警大队、骆驼塬村派代表来局里协调处理此事,并迅速将协调会议安排到下午三点半。

群众事,无小事,一刻也不能耽搁。下午三点半,关于茶坊街道骆驼塬村修建水塔运输材料的三轮车翻车致司机死亡问题专题会议准时召开。康晓延主持,各单位代表和路某及其所在公司列席,县检察院检察长胡永富作为当天接访县级领导,也参加了会议。

由于姜某丈夫和路某及其所在公司非雇佣关系,属运输合同关系,加之其夫驾驶三轮车超载超速于骆驼塬弯道处冲下山沟致死属于单方肇事,所以路某及其所在公司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姜某家有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出于人道援助,经过5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补偿协议。路某及其所在公司愿意补偿姜某50300元用于处理其丈夫后事,而死者家属也同意不再以此为由干涉路某及其所在公司正常生产和经营。至此,该信访事项得到圆满解决。

康晓延感慨道:“这种诉访难以分离的信访事项比较常见,一般家属情绪都非常激动,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不过现在信访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推行的‘四个第一\’机制和‘三见面、三审核、一回访\’等制度,使信访事项处理起来更高效、更快捷,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姜某这件事是我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复杂却处理最快的一起,从开始到调解成功,仅用5个小时。信访制度的完善,使得大量的矛盾纠纷,在县这一级得到了及时就地依法解决。”

工作多年,康晓延也碰到过不少情绪激动的访民,甚至恶语相向的也有。

“大家都是揣着自己的难处来的,肯定烦躁、着急。我作为信访人员,自然理解他们的难处。”康晓延顿了顿继续道:“工作之前我在部队服役,参与过抢险救援任务,受难群众需要我们时的那种眼神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种绝望环境下眼神中的祈求和希望,最是撼动人心。离开部队后,我曾一度以为这种感动不会再有,谁曾想,群众上访时眼中的神情仿佛让我回到了那时那地,他们需要我!我就一定要把群众合理的诉求落实到位,这也成了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随着信访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群众有什么诉求,直接关注“富县信访”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坐在家里就能反映诉求,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信访提质增效,群众喜笑颜开。在众多“康晓延式”的信访人不懈的努力下,富县信访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群众诉求在得到快速解决的同时,信访部门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纳和信赖。

新闻推荐

延长油田富县采油厂 从严排查干部作风问题

本报讯(通讯员李鹏)为切实解决富县采油厂少数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富县采油厂抓早动快周密部署,干部作...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