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里建“银行” 党建引领助脱贫 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
通讯员 陈振富
交道便民服务中心位于富县东部,与果乡洛川毗邻,是富县苹果主产区之一,也是富县发展苹果产业最早的乡镇。如今,苹果成为家家户户致富的主导产业,果农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随着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日益扩张,苹果供给侧改革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市场“大路货”供大于求与“精品货”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以“苹果党建”为抓手,以农村“三变”为契机,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两园”建设让群众“心急眼红”争脱贫
最近,交道便民服务中心鲁家庄村的鲁永仓和鲁忠奇脸上写满了自豪,他们分别被镇上评为全镇脱贫致富示范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
三年前,58岁的鲁永仓还在西安打工,老母亲常年患病,妻子又患有慢性病,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三个孩子还在上学,家里状况让他发愁。说起家里的果园,他直叹气:“缺劳力,没钱投资,技术也跟不上,家里的8亩果园根本挣不来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2016年开春,同村鲁忠齐一个电话改变了这种现状。
鲁忠齐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也是鲁家庄村“脱贫致富”苹果示范园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鲁永仓是鲁忠齐包抓的一个贫困户。
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地里建“银行”。考虑到鲁永仓在外打工并不能改善家人的生活,鲁忠齐决定说服他回来好好改造果园。鲁永仓贷不到款,鲁忠齐就借钱给他;没技术,鲁忠齐就给他传授技术;农忙时,鲁忠齐和村上的其他党员就去帮他。
“去年20袋果肥和4.5万个果袋都是村支部免费提供的,自己基本上没投资啥。”鲁永仓感激地说,“在大伙的帮助下,去年的果子质量明显比往年好,一共卖了4万多元呢。”
尝到了甜头的鲁永仓干劲更大了。他给家里修了新房子,迎来了新生活。如今,鲁永仓家里挂起了“脱贫致富”的牌子,而在同村杨志平的果园里,“心急眼红”的红色牌子也格外醒目。
7亩果园年收入都在13万元以上,说起杨志平的果园,村里无人不“眼红”。村委会在杨志平的果园里挂上“心急眼红”的牌子,村里的曹明义就“眼红”地找上门来,请他去做技术指导。
这两年,曹明义的苹果是一年比一年长得好,更让他高兴的是,苹果也不愁卖了,每年秋天,杨志平就早早地帮他联系好了果商。
“我们在全镇开展‘脱贫致富示范园\’和‘心急眼红示范园\’的‘两园\’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采取党员包抓贫困户的模式,示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累计建成100亩以上苹果示范园13个,辐射带动贫困户225户。”交道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鲁天龙说。
“三变”应用让苹果提质增效变股金
农业生产不仅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低端供给多了,市场需求变了,国内外竞争压力大了,农业供给端也必须随之而变。
交道便民服务中心桐村党支部书记李圣昭就看到“天”变了。“现在的人吃苹果,吃得是品质,吃得是安全,可咱的果园土壤板结、有机质少、密度太大、光照不足,苹果种不好咋能卖好呢。”
怎样才能生产出好的苹果,再让好苹果卖上好价钱?经过李圣昭和村“两委”会成员探索,最终建立了“村支部+企业+合作社”的模式。
通过村支部引领,桐村建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当地的苹果龙头企业陕西诚鑫农牧有限公司形成合作关系。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窗口,走得是高端市场,品质高、价格好。合作社依托农民技术学校,在产业发展、田间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进行指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生产出市场上需求的苹果。
李圣昭就是西桐村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按照合作社要求,统一采购农资、参加技术培训,果品质量明显有了提升,收入连年攀升。
桐村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发展社员287户,果农人均纯收入增加千元以上。不仅如此,社员还可以将生产出来的好苹果入股企业,获得分红,和公司形成互惠互利的模式。
“每年苹果成熟后,我们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和社员形成订单,相当于社员把苹果以股金的形式入股到公司,等到苹果卖了后,公司再把盈利的部分与社员分红,这样既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问题,也增加了果农收入。”陕西诚鑫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季双龙说。
据桐村支部书记李圣昭介绍,目前已有27户社员和公司签订了入股合同。
“我们正依托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党建引领,引导果农按照市场需求生产苹果,促进果农增收。”交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喻昌久说。
新闻推荐
编者按农业是本、农村是根、农民是基,只有固本强基才能让农村这个大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2018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