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头石孝脱贫记
本报通讯员 王前锋 程磊 记者 侯燕妮
“要不是没办法,我绝对不当这贫困户。”说起这几年的脱贫经历,年近花甲的石孝说。
58岁的石孝是富县鄜城街道办史家坪村村民,25年前当石匠时,一场意外导致他双腿终身残疾,对他打击巨大。但他不认命,他觉得自己虽然腿不利落了,但还能靠双手过好光景。
之后的20年里,石孝外出打工,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操持家业,日子也算过得红火。2012年,53岁的他带着8万元积蓄,决定回家“干事业”。
那几年羊肉价正高,石孝看得眼红。他早都谋划好了,回家后四处借钱、贷款,又凑了十几万元,买了115只羊,盖了羊圈。
然而,事与愿违。
专业知识缺乏的石孝,明显低估了养殖这一行当。面对羊布病、羊炭疽、羊痘等瘟疫的肆虐,他束手无策。2014年,羊死了70多只,最严重时期,一个星期死了35只。
羊没养成功,债欠下十几万元。妻子抱怨,儿子埋怨,那段日子,家里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是靠赊账。
“我非要把这羊养好,就算是交学费,也该交够了吧。”石孝不服气。
2015年,扶贫干部初来他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把他列为贫困户。他非常生气地说:“为啥我就是贫困户,我不当,我嫌丢人。”
扶贫干部几番对政策宣传解释后,他了解了,接受了。
紧接着,富县畜牧局的同志来到他家,随后又带来了技术和药品。这些,竟然都是免费的。
当年10月,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申请下来了,老石又看到了希望。重新选址、完善羊圈的基础设施、加强管理、承包30亩土地种植玉米……这个“倔”老头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在县上相关部门帮扶下,他还积极探索羊杂交技术,实现了富平奶羊和布尔山羊的杂交。杂交羊具有长得快,抗体强,更适应当地水土环境的优势。
目前,羊又回到了80只的规模,而且个大体肥,老石每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
“我的目标是200只,到时候收入就不止这一点了。”石孝笑着说,“我没啥文化,但是现在通过观察羊的日常习性、饮食、休息等状态,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羊有没有毛病。”
不仅如此,在政策的指引下,石孝还加入了本村的食用菌养殖合作社,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代培代养食用菌,风险五五,四六分红,他拿六成。
今年5月27日,石孝家食用菌养殖产量达到2280棒,拿到2000元分红时,他觉得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老石这个人比较倔,但就是这‘倔\’性子,让他有干劲。我们的帮扶只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被帮扶人愿不愿意干。”鄜城街道办副主任耿宗峰说。
这两年,老两口年收入都过了万,老石底气十足,觉得欠的债都不是事。
“我现在脱贫了,再没人说我是贫困户了。”石孝拍着胸脯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把我从低谷中拉回来,就冲着这份恩情,我也要好好干。”
新闻推荐
延安市交警部门持续推进“互联网+交管” 互联网自主约考已突破20万人次
华商报讯(记者贺秋平)给刚买的新车选号牌可以在网上办理,考驾照也可通过网上进行预约……近年来,延安市交警部门深化车驾管业务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交管”服务,既方便了老百姓,也提高了行政效率。12月...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