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
刘振华:当好“云”端服务员
通讯员 张雅洁
“小高,你再核对一下这个信息是否准确……”“刚才的H5看了吗,怎么样?”
这个春节,延安市委网信办网络信息科科长刘振华比往常更加忙碌:筹备上线“延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信息传播平台”,对接中央及省市各级媒体平台开设“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延安在行动”专题专栏,与13个区县网信部门联动配合工作……这些天来,刘振华每天要接几十个电话,经常深夜回到家,看上一眼熟睡的孩子,又打开电脑,继续工作……
“群众在哪儿,宣传工作就应该做到哪。”作为网信工作者,刘振华的阵地在“云”端。他深知,能否将权威、准确的信息及时快速地传播出去,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成效。
网络受众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移动端。为了制作更多接地气的原创内容,刘振华自己动手,还动员同事一同学习和运用各种编辑软件。海报、H5、短视频……很快,一批样式新颖、独具创意的防疫宣传产品就出现在延安人的“朋友圈”,快板、说书、剪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被融合到防疫宣传当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疫情防控需要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刘振华一直在琢磨:如何为群众提供一个线上购买防护物资的窗口,方便群众生活、携手共同战“疫”。
在一次和朋友的交流中,刘振华偶然得知,某企业正在做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信息查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程查询、新冠肺炎防护能力知识问答等相关系统,刘振华赶紧联系对接,并争取到免费供延安地区群众使用的权限。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撑,一线物资急需者采购相关物资方便多了,也进一步降低了疫情的传播风险。
“网宣工作真正深入群众,就要求我们不断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是群众喜欢看、常想看的;什么样的平台建设能解决群众所想所需,引导群众放下心来,配合防疫工作,有序复工复产。”刘振华说。
李树林:守好城区“南大门”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宝塔区柳林镇燕沟社区书记李树林主动放弃阖家团圆的时间,始终坚守在社区防控第一线,带领党员、干部严防死守,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严密的安全防线。延安火车站疫情防控检查点是防止疫情输入、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环节,做好疫情防控尤为重要。疫情发生后,李树林被任命为延安火车站疫情防控检查点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工作人员全天候坚守在检查点,对进站旅客体温和身份证逐一验证,为疫情防控做好保障。火车站每天平均进站、出站达3000余人次,工作量虽大,但李树林从未喊苦叫累,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责任。
为了守护好辖区22个小区3.5万余人的健康安全,李树林迎难而上,主动扛起责任,加班加点全面落实辖区各项防控工作任务,进小区、入住户,详细收集摸排人员信息,按照“坚决不发生,确保不扩散”的目标,全覆盖摸排12000多户。同时他还安排部署了在22个小区设置管控点23个,按照要求对小区出入车辆、人员进行全天候检查,发放防控通告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0余幅,对防控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危难面前显身手,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疫情,李树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守护着延安的“南大门”。“我相信,大家手拉手、心连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李树林说。
何光荣:做好生命“摆渡人”
本报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冯英鸽 马志青
“120吗?这里有一位外返发热人员,请你们马上接到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观察。”
“收到,马上出发。”安塞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护车司机何光荣马上奔向救护车。
疫情发生以来,何光荣主动请缨,成为医院唯一一个固定转运密切接触观察者的司机。
“与以往急救不一样的是,这次转运必须穿上全套防护服,几乎一整天不能脱,忙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累了躺在车座椅上眯一会儿,一有任务,立马要打起精神投入工作。”何光荣说,防护服密不透风,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闷得呼吸困难,衣服被汗水浸得又冰又冷。
即便如此,在完成转运后,何光荣的工作还不能结束,他还要对救护车的急救舱和急救设备进行喷洒、擦拭及地面拖洗消毒,最后再进行个人洗消,这样才算完成最终的工作。
2月10日一大早,天空飘起了雪花,路面湿滑。接到转运通知后,何光荣二话不说又一次跳上车,他不但要谨慎驾驶,还要安抚患者情绪。把患者接到中医医院观察点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了。又累又饿的他端起泡好的方便面没吃两口,手机又响起来,新的任务又来了。
“收到,我马上出发。”挂完电话,何光荣扔下饭碗,起身开着救护车又出发了……
当他再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医院时,已是晚上7点。用过晚饭,何光荣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报个平安。
疫情严重时,何光荣连续35天没有回过一趟家,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吃住都在观察点,遇上转运人员较多的时候,凌晨以后才能入睡。短短一个多月,他出车高达30余趟。
“与时间赛跑,打通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是我的责任,我相信胜利的那天很快就会到来。”何光荣坚定地说。
王有才:守护村民我当先
本报记者 延媛
“卡点不能没人,我再守一会儿,你们吃完午饭再来换我吧。”王有才对着同在疫情防控执勤点的村干部说。王有才是宝塔区司法局的一名干部,2015年被派驻到南市街道七里铺村担任第一书记。连日来,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认真做好排查、登记、消杀等工作,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安全。
“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作为第一书记,我必须要把责任扛起来,把使命担起来。”王有才说。
“各位村民,近期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防疫期间,王有才每天都会带着扩音器和其他村干部一同到山体、小区里转上几圈,积极宣传防疫、做好人口排查、劝导聚集群众,慢慢地,七里铺村的村民聚集的少了、戴口罩的多了,出入的少了、宅家的多了……
不仅如此,为确保居家留观人员的生活需要,王有才特意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微信群,群里收到的消息大都是居家留观人员的采买需求。每天,根据居家留观人员的生活需求,王有才会及时为其配送蔬菜,充当起了居家留观人员的外卖小哥、快递员,贴心地为村民解决实际生活需求。与此同时,王有才还主动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居家留观人员,告知大家:“有什么困难或者烦心事,可以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我,咱们一起解决。”
宣传防疫知识、摸排人员情况、“代购”生活物资,值守村组卡点……自从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早出晚归成了王有才的工作常态,由于摸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王有才连父亲生病了,都没能抽空回去探望,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
“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一定要坚守岗位,只要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就是值得的。”王有才坚定地说。
胡磊:志愿服务为群众
本报记者 李星棋
“小胡,歇一会儿吧,喝口水再干。”在宝塔区南市街道市场沟社区民众剧团家属院里,居民冯大爷叫住了正在楼道里消杀的胡磊。“不了,大爷,我得赶紧把剩下的几个单元消杀完,一会还要去小区门口值守呢!你快回屋去,消毒水味道呛。”说完,胡磊边消杀边向楼上走去。
自从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场沟民众剧团院子里,每天都能看到市场沟社区志愿者胡磊身穿防护衣忙碌的身影。
疫情防控工作刚一开始,胡磊就多方奔走,自费购买了1吨消毒液,并将其中一部分捐赠给市场沟社区、市场沟商住小区等。不仅如此,他还免费为周边居民发放消毒液,讲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了把消毒工作做到位,他还用自费购买的消杀用品定时为民众剧团3栋楼7个单元进行全面消杀。每次消杀至少两个小时,楼上楼下不停地跑,虽然天气寒冷,但一趟下来他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不觉得累,我心里有劲。”他说。
胡磊刚开始主动做消杀工作时,不少群众不理解,甚至有人说他“爱表现”“爱出风头”。胡磊淡淡一笑,并不在乎:“我的力气要放在疫情防控上,才没空理这些闲言碎语呢。”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胡磊已经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他还是会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在特殊时期,像胡磊一样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莫大支持,很感谢他们。”市场沟社区书记武小霞说。
潘志辉:家人支持给我动力
本报记者 刘卓 通讯员 兰婧超
“爸爸你要加油哦,等病毒走了,我们就能见面了……”这是黄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瓦子街中队副中队长潘志辉9岁的儿子小宝在作文中写的话。
疫情发生以来,潘志辉和许多民警一样坚守在防疫战场,小宝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爸爸了,实在太想念爸爸,他便写了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作文。
“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因为疫情,这次春节爸爸没有回来。”“爸爸你要加油哦,等病毒走了,我们就能见面了……”小宝把对爸爸的思念都写进作文,并央求妈妈把作文拍成照片用微信传给爸爸。
收到这样的“家书”,潘志辉感慨着孩子长大了,同时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但他并不后悔。
疫情防控期间,潘志辉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瓦子街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排查点,仔细排查进出辖区的每一车每一人,认真做好数据统计和上报,确保不失控漏管,用辛勤汗水筑起安全防线。
“家人的支持,给了我很大动力。”潘志辉说,我们扛起的是责任,安定的是民心,能做的就是把好关卡,守护好身后的百姓,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高喜花、白雪杰:
社区“夫妻档”抗“疫”显担当
本报记者 房佳 通讯员 刘振琴
有这样一对夫妻,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他们抛下家中的父母、孩子,共赴抗“疫”一线,视岗位如战场,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就是宝塔区桥沟街道东苑社区的高喜花、白雪杰夫妇。妻子高喜花是东苑社区一名网格员,负责着罗家坪新村、电视台家属院等4个小区共434户人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丈夫白雪杰为桥沟街道干部,正月初一开始被抽调到社区,自此夫妻二人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着434户群众的安危。
除夕夜值班、大年初一开始入户排查、测温、宣传、蹲点守岗……这是夫妻二人近一个月的主要生活轨迹。从除夕夜开始值班至今他们从未休假,每天都在小区“巡逻”无数遍。每当累的时候,或者遇到群众不配合的时候,他们就会鼓励彼此,继续坚守。
作为党员的高喜花,在对外来人员入户排查,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物资时,她总是冲在前,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坚持。”高喜花说。
事实上,他们家中上有生病的婆婆,下有两个年纪还小的儿子,全都靠公公一个人照顾。高喜花和丈夫忙得没时间给老人做饭,更没时间陪伴小孩。但他们都把对老人孩子的亏欠化作了认真工作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默默付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静)1月28日以来,延安市市县两级工会组织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先后投入68.6万元对坚守在防疫抗病一线的职工进行...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