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高桥镇 “三大产业+双保险”让群众脱贫不反弹

陕西农村报 2019-12-16 00:40 大字

刘伟 本报记者 程立忠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以主导产业带动,并以林果代建代管和入股分红的方式,把贫困户镶嵌在苹果、大棚和草畜养殖三大产业链上,使他们稳定脱贫不反弹,与产业大户共同致富奔向小康,创出了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板。

棚栽业让群众脱贫致富

12月7日上午,陕北大地寒风刺骨,但在高桥镇高桥村北宋塔的果蔬大棚里,却是一番丰收的喜人场景。

50岁的刘柏林正在草莓大棚里打理着,鲜红的小草莓散发出诱人香味,他热情邀请记者尝尝草莓。“味道鲜香却没酸味,吃后口留奶油余香。”他笑着说,“口感酸甜程度与温差有相当大的关系,我这新品种草莓棚里,温度一般保持白天20~25摄氏度,晚上6~8摄氏度。”今年安塞的草莓市场价每公斤120元,刘柏林的大棚平均每天能售出10公斤左右,到春节进入销售旺季,他预算今年草莓能收入1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他在这个棚栽种了新品种的水果西红柿,因皮薄好吃、味道鲜美,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共收入14万元。刘柏林已成为安塞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致富能人”。

养殖业蓬勃发展

高桥镇南沟村养羊大户梁怀荣有两个养殖场,一个在南沟生态示范园养着近400头湖羊,一个在东沟村养有600头湖羊。用梁怀荣的话说,湖羊有“不上山、宜圈养,不挑食、好饲养”等诸多优点。加上区政府鼓励养湖羊,保护退耕还林成果,而且这几年羊肉的市场价也在上涨。他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养湖羊,先养了500只种湖羊,到今年6月份,仅销售羊羔就收入40多万元。梁怀荣介绍:“这羊可好喂养了,长得也特别快,两个月断奶,四五个月就可销售。”梁怀荣的养羊场,用了4名工人,每人每年收入2.5万元。

在高桥镇范塌湾村种猪繁育基地,养殖场场主高塞介绍,这个养殖场是2017年建成的,以仔猪销售为主,今年已售出仔猪900头,收入120余万元。在万花乡前碾庄村他还有一个专业育肥的养殖场。2013年,建场时政府给补助了20万元;在办养猪保险时,政府给每头猪补助48元的保险费用,这让他度过了资金困难期。因此在养殖场效益好时也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锲而不舍坚持下来,今年高塞就赚了400多万元。目前,范塌湾种猪繁育基地存栏800余头仔猪,万花养殖场存栏430头肥猪。

“双保险”助力脱贫不反弹

据高桥镇扶贫干部张光红介绍,高桥镇以栽种苹果、大棚和草畜养殖三大产业为主。苹果为主导产业有4万多亩,具有两个万亩果业带;大棚面积有0.8万亩,2000多棚。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为了解决部分贫困户家里没有劳动力或是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劳动力较弱,没能力发展产业的问题,从长远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质量,高桥镇出台了以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代建代管或代租代管的模式和入股分红模式,为群众脱贫加上“双保险”,让贫困户稳步脱贫不返贫。

即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负责把果园建起来,每年给贫困户按比例分红。三年后,群众有能力愿意自己发展的就交给他管理,若没能力发展的,合作社继续代管;同时,推行入股分红模式,即由贫困户以区扶贫开发局给每户1万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入股产业企业,到年底,每户保底分红2000元。

据分管脱贫攻坚的高桥镇人大主席李爱月介绍,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代建代管苹果园的有徐清、宋庄、高桥等村共建果园989亩,涉及没有长效产业的213户贫困户,使全镇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在各级政府支持帮扶和全镇干群的努力奋战下,高桥镇的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466户1282人,降至现在的22户53人,2020年底,确保全部高质量脱贫。

新闻推荐

曹生旗:实干中成就梦想

曹生旗在果园里摘苹果。本报记者徐标文/图今年47岁的曹生旗是陕果集团安塞公司负责人,他把山地苹果卖到了广州、海南...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