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亲人还要亲 记安塞区建华镇寺沟村第一书记陈塞峰
?●陈塞峰帮助村民喂羊
通讯员 郝莉萍
2015年,原安塞县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陈塞峰主动请缨,来到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发展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建华镇寺沟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4年来,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寺沟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产业稳定向前发展,村民们都亲切地说,他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摸清底子,开出方子
寺沟村位于建华镇以北9公里处,地形狭长,自然条件较差,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有462户1452人,其中贫困户43户149人。
初到寺沟村,陈塞峰知道,要尽快开展工作就要和村“两委”班子密切沟通,和村民打成一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以后的扶贫工作事半功倍。
通过调研,陈塞峰对村情村貌有了初步了解,他心里有了数,却也犯了愁:寺沟村位于油区,村民们多数享有土地征用款以及二三产业所带来的收入,很多村民不用劳动日子过得也不错,于是索性就不干农活儿了。近几年,随着该地的石油产出量减少,村民们收入锐减,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甚至有村民重返贫困。
“扶贫先扶志。要让村民们改变贫困的生活,重新奋斗的勇气是关键。”陈塞峰说。
摸清底子,才能精准施策。陈塞峰和村党支部书记何永成、驻村干部张延飞,根据村民实际情况,制定了扶贫计划、产业发展措施,并且将全村党员号召起来,共同为全村发展致富出谋划策。
改善设施,扮靓村子
心里有了计划,陈塞峰也忙了起来。他跟单位协调了2万元,将村支部老旧的办公设施、党员活动室、门牌等进行了更新。焕然一新的村支部,唤起了村委班子高涨的工作热情。
寺沟村的水管因年代久远老化严重,部分管道存在漏水问题,好多村民因此吃不上自来水,只能挑水吃。陈塞峰协调水利局打机井、修水塔、铺设新的水管网,自此,遗留好多年的吃水问题解决了。“陈书记把吃水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也不用去大老远的地方挑水了!”今年65岁的寺沟村村民拓成义感激地说道。
由于以前的寺沟村是油区,村里过往大车频繁,导致通村主干道受损,村民出行多有不便。陈塞峰天天跑项目、找资金,在他的努力下,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代替了原来颠簸不平的道路。
破旧的,改造了;受损的,维修了。现在的寺沟村,水、电、路互联互通,村民们的生活方便了,幸福感也提高了。
发展产业,走出路子
村民汪四女因为心脏疾病不能干重活儿,她的丈夫也因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家里还有3个年幼的孩子。陈塞峰到村后,将汪四女识别认定为贫困户,并且将包扶汪四女一家的担子扛了起来。
如何才能帮助汪四女摆脱贫困,让她走上致富道路,陈塞峰思前想后,夜不能眠。考虑到汪四女家的特殊情况,陈塞峰决定通过养殖来发展产业,帮助汪四女脱贫致富。
说做就做。陈塞峰为汪四女买回来6只猪崽,除去政府给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补助金5000元,他还倒贴了400元。随后,陈塞峰又自掏1000元修建了猪圈。渐渐地,汪四女的生活好转了,她想过好光景的信心更足了。“这几年全凭陈书记了,他带着我们全家一步步往前走,往好走,还给我们申请了慢性病报销卡,能省下不少看病的钱。”说起陈塞峰给他们一家带来的新希望,汪四女不无感慨。
在寺沟村,像汪四女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在陈塞峰的带动下,由懒变勤、由贫变富。
“陈书记为我们村做了很多事情,他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分忧,为我们高兴,他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寺沟村村支书何永成道出了寺沟村民们的心声。
新闻推荐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2019年度延安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乔建虎通讯员井娜)11月6日晚,由市委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主办,安塞区委宣传部、区新时代...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