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礼,革命老战士

西部法制报 2019-08-10 00:32 大字

老红军康文华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

本报记者黄保山

8月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延安八一敬老院,聆所老红军、老八路们讲述他们在战火纷飞年代为革命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

98岁的老红军康文华1935年参加刘志丹所属游击队,在红二十八军当战士起,先后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老人的儿媳说,父亲一辈子刚强,做人做事正直无私,从不评功摆好,对后辈们管教很严,要求后辈们不许做违法乱纪、害人害己的事,要老老实实做人。

刚从安塞区广电局退休的雷勇,是老红军刘天佑的外孙。提起刘天佑,雷勇说:“外婆是1933年10月参加红四方面军,从事宣传工作,当年12月调到妇女独立团担任军事教员,1935年随部队长征,翻越雪山,两过草地,受尽苦难。”老人生前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但老人从不居功自傲。“外婆常常教导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给共产党丢脸。这也是外婆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留下的家风。”雷勇说。

91岁的老八路梁克兴1943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宝鸡战役。“我15岁当兵,那时候个头没有枪高,大家都叫我‘梁小鬼’。”梁克兴老人回忆说,“那是在1948年6月,天气热得很,我们在蒲城十里铺与敌人打了一场恶仗,三天三夜没吃饭,水喝光了就喝马尿,实在熬煎。可我们凭着不怕苦、不怕死、打仗必胜的意志,坚持战斗,硬是把十里铺给拿了下来。那次战斗中,我的头部被流弹击中,幸好救治及时保住了命。”

93岁的老八路同景正身板硬朗,说话刚强,带有当年军人的气质。他参加过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瓦子街战役,在1942年到1943年间,随部队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有一次战斗非常惨烈,我们消灭了不少敌人,可我们一个连只剩下6个人。”同景正老人挽起右胳膊的衣袖,指着伤疤说:“这是1948年在洛川战役中留下的伤疤,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胳膊差点废了。但跟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够幸运了。我常对年轻人讲,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创出来的,绝不是享福享出来的。”

走进延安八一敬老院,犹如走过长征革命教育馆,走进延安精神传统家园。记者从老红军、老八路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重温延安精神是对思想的一次净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新闻推荐

蓝天碧水映鼓乡

夏季的傍晚,安塞区市民走出家门,沿着河道走廊消暑纳凉、健步散心,享受着近年来安塞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中取得...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