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等不靠 勤劳终得回报

延安日报 2019-06-25 11:13 大字

通讯员 尚文庆

母亲瘫痪在床,窑洞是自己租来的,37岁好不容易娶了老婆,还带来五个孩子,第二年又生了一个。九个人,两个劳力,三个需要上学,四个需要照顾。

家住安塞区招安镇招安村的曹军军从没想过自己能脱贫。前些年,家庭的重担把这个陕北汉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2015年,曹军军家被村民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自此进入快车道。

年底,村里修建蔬菜大棚,贫困户可以享受8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自己只出1万元就行。穷怕了的曹军军,不敢等、不敢靠,东拼西凑拿出1万元购买大棚。

170米的大棚种植黄瓜,平常需要两个人打理,曹军军索性一个人耕种,晚上睡在大棚房里。包扶责任人张塞平被他热切期盼致富的精神打动,建议曹军军再养35只鸡,7头猪,鸡苗、猪仔由张塞平提供,政府补助5000元建猪舍。曹军军的妻子张光莉一口答应了下来。

有了产业的曹军军、张光莉夫妇感觉被无形的力量往前推,有用不完的力气往黄土里刨。催芽、整枝、落蔓,每个环节他们都不敢有一丝马虎。黄瓜秧苗一天天长高,鸡苗和猪仔也一天天长大,曹军军一年时间就打赢了翻身仗,大棚收入9万元,4头猪卖了8000元,35只鸡卖了4500元。

脱了贫,曹军军的光景越来越好。政府在招安镇移民安置小区给了一套108平方米的住房,家里只出1万元。张塞平又支持他在大棚前面的空地上种植2亩葡萄,曹军军怕浪费土地,在葡萄地里套种了白菜。

时间迈入2019年,三个女儿出嫁,曹军军心里格外轻松。却有一事一直记挂在心:自家的农产品怎么卖上更好的价钱?曹军军琢磨包装如何更精致,又请教年轻人怎么玩转微信销售……脱贫才是刚起步,致富才是未来路。

新闻推荐

丰收的喜悦

安塞区沿河湾镇畔坡山采摘园里,技术员王海雄喜笑颜开地采摘成熟的油桃。近年来,安塞区从政策、技术等方面扶持群众发展果蔬...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