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自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的扶贫启示

陕西工人报 2019-01-30 07:02 大字

临近春节,贫困户的生活怎么样、企业的帮扶对象是否实现了脱贫目标?1月22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君带队前往他们的定点帮扶村——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看望慰问贫困户,了解包村扶贫工作情况。经实地了解,截至2018年底,他们所帮扶的2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并产生1名“脱贫之星”,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12420元,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在陕西省国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龙石头村之所以能够按时整体脱贫,关键是在扶贫模式上的创新。但这种模式创新又是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谈起近几年的扶贫启示,马君深有感悟地说。

从2012年起,按照省扶贫办的统一安排,该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包村扶贫工作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改变以往简单地给钱给物的办法,把发展产业作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工作来抓,2012-2015年四年间,该所先后在龙石头村开展了一系列产业扶贫,陆续建成了纯净水厂和养鸡场等,帮助村民大力发展纯净水、特色养殖产业。

但经过三年的实践,帮扶成效并非十分明显,还出现了帮扶资金被某村干部侵占、挪用的严重问题。深刻的教训不仅仅体现在资金问题上。马君告诉记者:“我们是专业性很强的军工科研所,在如何解决农村扶贫项目的实施等方面没有话语权、掌控权。”所以,他们只能把帮扶资金钱给村上,村上搞什么项目、如何搞、资金怎么使用……这些都没有办法掌控,开展的产业扶贫项目也没有和贫困户的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帮扶的效果可想而知。

帮扶没有明显效果,还帮出了贪污犯?扶贫路上所出现的各类棘手问题摆在了帮扶者面前,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该所扶贫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研究讨论并形成共识:帮助村民发展产业的方向是对的,但方式方法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必须要在扶贫模式上进行创新。

“新模式”迎来帮扶工作的“春天”

“我们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种符合研究所定点扶贫的新模式。”马君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小组成员多次查阅借鉴全国先进的扶贫经验,再经过多次讨论研究,该所于2016年推出了“农村能人带头扶贫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村里的“能人”村支书带领贫困户成立安塞飞琳现代农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设樱桃种植新项目。而二一二研究所将帮扶资金(还有当地的配套扶贫资金)作为龙石头村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投入到合作社。

经过实践,能人带头+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彻底解决了之前的扶贫困境,撑起了扶贫工作的“新天地”:一是扶贫产业项目经充分论证后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二是由村里的能人牵头实施扶贫项目,贫困户作为股东参与其中,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三是项目的收益,确保了贫困户每年都有分红,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从事劳务工作,增加其收入。

该所在2016年推行的这种扶贫新模式彻底转变了村干部、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迎来了扶贫工作的“春天”,贫困户当年就获得了收益。2017年,中央提出了农村能人带头脱贫的扶贫工作模式,该所积极探索的新扶贫模式无疑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因其明显的扶贫效果,当年,龙石头村被评为“延安市脱贫攻坚标杆村”。

2018年,该所又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龙石头村推行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得到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2016年以来,该所共投资30万(县扶贫局8万)共计38万元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截至去年底,通过合作社折股分红已给每户贫困户发放了2800元。

通过创新扶贫模式,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龙石头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该所也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阎瑞先)

新闻推荐

夜寒人不冷 义举暖人心

本报讯(记者王爱荣通讯员贺婷婷)近日,位于省道303线安塞区境内的西河口超限运输检测站的执法人员做了一件冬日里温暖人心的...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