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马家沟村:因地制宜搞产业 脱贫致富有门路 通讯员 井娜 高涛 本报记者 朱佳雨

延安日报 2018-12-03 16:56 大字

冬日,沿着马家沟村的主干道路一路走来,坐落在道路两旁的400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9岁的贫困户刘建仓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活,以前因为他们夫妻二人身体残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没有技术,这能种好?就是种好了,也卖不出去啊。”谈到刚开始种大棚时的情景,刘建仓说道。

村上不仅仅刘建仓心存顾虑,其他人心里也“直打鼓”。了解到大家的实际困难后,包扶部门和包扶干部积极向村民讲解相关的政策,帮助他们争取扶持资金。

投入时间精力,换来真金白银。“家里现在的4亩果园已经挂果了,1个大棚种点辣椒,包扶单位还帮我们联系果商、菜商,这下子,卖苹果、蔬菜都不用我们操心。现在,家里的收入稳定了,也足够我们老两口开销了,光景过得好,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刘建仓乐呵呵地说道。

搞产业就要因地制宜,包扶干部张玉飞有自己的看法:“马家沟村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非常适合发展棚栽业,这样因地制宜的扶贫举措能够扭转贫困户‘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进一步激励村民发展产业,燃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和信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近年来,安塞区沿河湾镇马家沟村坚持“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思路,采取“强基础、兴产业、促民富”融合推进的发展措施,探索出一条凝聚各界力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脱贫攻坚之路。

该村先后实施了治沟造地、生产道路、避灾移民、农业产业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300多亩,新建标准大拱棚100座,引导贫困户发展辣椒、香菇等棚栽产业。果园生产道路改造、饮水工程维修、电力改造提升等惠民项目也在稳步推进。2018年,村委会协调维修山地果园砂砾石生产道路3.5公里;新建大口井2眼,修灌溉水塔2座,布设管网500多米。完成了全村的自来水水塔、管道维修改造工程,村民的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不仅如此,马家沟村还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积极性,帮助村民完成了800余亩新建果园。每年邀请市、区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举办果农现场培训会,目前累计培训果农1500余人次。盛果期时,人均增收预计可达3万余元。马家沟村大胆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径,发展生态养鱼、绿色樱桃采摘产业,建成樱桃园80余亩。将60%的利润用于精准脱贫工作,40%的利润投入村集体发展产业,多种发展模式齐头并进。农民增收了,苹果产业发展了,棚栽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全村的脱贫攻坚道路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闻推荐

冬日送关爱 温暖残疾人

11月21日,安塞鼓乡越野俱乐部一行十人,带着米面油、衣物、文具玩具和爱心款,来到安塞区坪桥镇墩也政村张家塬村看望董长生一...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